早春适合大白菜种植的柔和天气时间很短,因此在种植上容易形成以下技术问题,第一,种子萌发及苗期易受低温影响,使大白菜过早经过春化而未熟抽薹;第二,结球期受高柔和长日照的影响,难以产生较紧实的叶球;第三,从连座期开始易出现干心病。解决的关键是:使用温室保温育苗解决春化问题;使用棚室种植使大白菜生育期提前,从而使大白菜的包心期避开高柔和长日照;经过叶面喷施钙、锰肥防治和治疗大白菜干心病。下面就几个突出的技术问题加以详述。1选用优异品类
早春大白菜就要突出一个“早”字。宜选择生育期短、耐低温且低温下成长速度快,结球期耐热、耐抽薹、耐高湿、抗病耐虫,优质丰产、球形好、商品性佳、结球整齐度高的适于早春种植的优异品系,如春夏王、春黄、阳春、金锋、强势、春晖、四季、高冷地等韩国品系;春大将、良庆、全盛(春秋兼用品系)等日本品类;鲁春白一号、京春王、京春早、京春白、冠春、热抗白45、辽丰、小杂55、小杂56、陕春白1号等国内品系。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大白菜是最容易春化的蔬菜,一旦完成了春化,就由营养物质成长阶段进入生殖成长阶段,即要开花结籽了。虽说大白菜属于种子春化型,以萌动发芽期最敏感,但大白菜在苗期也容易春化。也就是说播种期越早,感受13摄氏度以下低温的时间越长,特别是在遇到寒流多次侵袭时,就越容易促进花芽分化,越容易产生先期抽薹;但是播种期越晚,则大白菜在结球期遇到25摄氏度以上的高柔和长日照天气就越多,白菜的叶球就越难以产生,而且病害严重,同样达不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早春大白菜棚室种植可于4月10日前后订植;棚室有加温条件或有棉被、草帘等覆盖保温设施的,其订植期还可恰当提前。若早春大白菜育苗的日历苗龄以30天左右计算,则棚室种植的播种育苗期应为3月10日前后。
3保温育苗
在温室内育苗,并尽可能地坚持苗床内温度不低于15摄氏度,就可防止大白菜经过春化。也可使用种植大白菜的棚室来育苗,但必需提前40天以上扣棚,并在棚室内用塑料膜搭设一个高2m以上的育苗室,育苗室外有草帘或棉被保温,育苗室内再搭1.5m高的育苗床,床下设火炉加温。还可在棚室内用电热线加温温床育苗。
3.1养分土配制
选择葱蒜茬土或非十字花科蔬菜茬口的大田土4份,腐熟厩肥或泥炭土4份,腐熟大粪面1份,细沙1份。过筛后,每1m3养份土加过磷酸钙0.5—1.0公斤,三元复合肥2公斤,再恰当掺些细沙和草木灰,还要拌入适量杀菌剂,如多菌灵、绿亨一号等,混匀后闷土,2天后倒土装钵。
3.2装钵播种
先预备好育苗床,然后用8cm×8cm的塑料营养物质钵或纸袋装土,装平即可,装好后整齐地码紧依靠实放置到育苗床中。用开水打透底水,或提前5—7天打冷水后铺地膜加强地温。每钵匀称播干种2—3粒,播后培土1.0cm厚左右。由于打完水后钵中土面大约降低1cm,播种盖土后用木板刮平,然后盖地膜保温保湿。
3.3播后管理
在育苗时期必需将最低温度抑制在13摄氏度以上。播种后白天温度坚持在28—30摄氏度,超过30摄氏度适期放风,夜间18—20摄氏度,床土温度15—20摄氏度,3天即可出苗。齐苗后揭去地膜,白天20—25摄氏度,夜间15—17摄氏度,床土温度15—18摄氏度,超过25摄氏度时通风降温。出苗后准时减苗,2—3片真叶时每钵只选留一株成长健壮的苗,并喷1次500倍液的杀菌剂,以防猝倒病的形成。此后视苗色的深浅喷施1—2次叶面肥。干旱时浇小水。订植前7天停止浇水,同时加大通风量,对幼芽进行低温锻炼。苗龄25—30天,有4—5片真叶时订植。
4施肥、整地、订植
4.1施肥、整地
在订植前30天,选用无滴防老化棚膜扣棚室。每667m²施入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4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尿素5—7公斤,撒施与沟施相结合。先将60%的有机肥撒匀后,翻耕20cm深,然后按行距60cm开沟晒土提升地温。定值前15天将剩余的40%有机肥和所有化肥条施到沟中,然后破垄夹肥,起垄后扣地膜。
4.2订植
在大白菜苗3叶1心至4叶期适期选择“冷风尾、暖风头”的晴天进行订植。先在地膜上按株距30cm、深10cm、直径10cm打孔,定值时剔除无心叶的畸形苗,每穴栽1株壮苗。将苗去钵栽好后浇
2遍水,再用比较潮湿的土将孔四周地膜压好,每667m²葆苗3500株左右。
5田间管理
5.1温度管理
大白菜定值后,一定要小心防寒保温,夜间尽可能坚持温度在13摄氏度以上。定值后的5—7天内尽量不通风,使棚内的温度坚持在30—35摄氏度,用提升气温的办法来促使地温的提升。但为防烤苗,超过35摄氏度时恰当开通风口放风。缓苗后,大胆放风,特别是天晴温度高或每次灌水后更应增加通风,以下降棚室内的温度湿度。白天温度坚持在22—25摄氏度,夜间15—18摄氏度,高于25摄氏度即放风降温、排湿。当夜间外界气温不低于15摄氏度,应昼夜通风。
5.2灌水
缓苗后至连做期前,为了提升地温,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以促使根系发育。连做期早先应按照天气和土壤状况,每7天左右浇1次水。最好在早晚灌溉,并做到速灌速排,沟内绝不留残水;连做期至结球期,气温增高,用水量增大,灌水次数也应增多,要小水勤浇,每隔5—7天灌水1次,坚持地表见干见湿,但灌水后垄沟内不能有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