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只要前期成长良好,再抓好 攻秆、攻穗、攻粒等几个关键期间的肥水管理,就有可能实现优质高产。
1、重施拔节肥。玉米抽穗前期,雌 雄小穗进入分化阶段,是玉米毕生中
需肥量最大的期间。这次追肥是决意 果穗大小,行粒数多少的关键。追施拔节肥比追施苗肥增产26.4%,比追施穗肥增产52.4Z,因此说,追施拔节肥 的增产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2、巧施穗肥。玉米穗期对氮、磷、 钾的需要量更强。拔节至抽穗期所吸取的氮量占全生育期吸取氮总量的 51.6%,磷占64.5Z,钾占90Z。详细操作应视苗情地力而定。植株长势差 的地块,拔节肥与穗肥并重;底肥足, 土壤肥力好,植株长势旺,叶色深而浓 绿的地块,可少施或不施拔节肥,而在 大喇叭口期则要集中施穗肥,既可攻 大穗和穗三叶,又能避免因基部节间 过长而引起的倒伏, 保证优质高产。
3、追施花粒肥。玉米从抽穗开花
至果穗灌浆成熟期称为花粒期。此期 间田间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抗旱、防涝、 保叶、保根、防早衰及延长叶子的功能期,避免籽粒败育,提升粒重。要求达到绿色叶面积稳定,时间长,根系活力旺盛,健壮不倒伏。在吐丝期,当发现 ~果穗以下4片绿叶有褪绿、脱肥、早衰征象时,应准时补施粒肥。粒肥追肥量占生育期总施肥量的10Z左右。一般亩追施尿素3—5公斤,以延长绿色叶子的功能期,达到养根、保叶、提升粒重的目的。
4、适时去雄。玉米植株顶端的雄穗,在生育过程中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占玉米整个生育期所消耗的营养物质的5%- 8%。在保证花粉充溢的前提下,恰当去掉一些雄穗,将所消耗的养份转提供雌穗,可促使果穗成长,加强穗粒数和粒重,防止或减轻“秃顶”的产生。
当全田l/3植株的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散粉前进行去雄为宜。过早易损害顶叶,过迟则已散粉,失去了去雄的意义。去雄宜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染。阴雨天不宜去雄。可采取隔行或隔株,或2行去1行的办法,去弱留强。不管采用什么比例去雄,全田去雄的植株不得超过30%~50%,山地或迎风面地边2~3行的玉米不去雄,以利受粉。
5、人工辅助授粉。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提升产量的一项有用方法。玉米雌穗常因顶端中举二雌穗发育抽丝迟、遇干旱、高温或雄、雌穗开花间隔时间长,或多雨潮湿而使花粉吸水成团,或栽培密度过大,叶子遮盖花丝等不利要素的影响,花粉不易散落在花丝上,酿成雌穗缺粒、秃顶,这是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征象。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可加强受粉机会,提升结实率,一般可增产8%~10%。
人工辅助授粉宜在盛花期晴天上午露水干后的 9~11时进行。人工授粉可采取两人拉绳法或竹竿轻轻推动雄穗法。每隔l天进行1次,共进行2~3次。在花粉量不足,或缺乏花粉时,可用采粉盘采集花粉,混在一起匀称后倒入授粉器内,再将授粉器对准花丝轻轻抖动,使花粉匀称地散落到雌穗花丝上。隔日1次,间断进行3~4次,此类办法速度虽慢,但增产成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