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芦笋茎枯病怎么办?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 : 11-13 投稿人 : 迷蝶香园艺 点击 :

芦笋是一种人们经常食用的茎菜类蔬菜,茎枯病的发生导致芦笋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在夏季多雨季节能够造成芦笋大面积毁灭。

芦笋茎枯病怎么办?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方法 | 蔬菜种植

芦笋茎枯病症状

芦笋茎枯病的病菌以侵染笋株的嫩茎和嫩枝为主,芦笋的嫩茎和嫩枝遭受茎枯病菌侵染后,最初在侵染处形成针刺状乳白色针尖大小的小斑点,在阴雨天气或早晨有露水时观察比较好鉴别,遭受病菌侵染的部位色泽比较深,没有遭受病菌侵染的部位色泽比较浅。随着时间的延长,遭受危害的部位病斑逐渐扩大形成纺锤形、棱形、椭圆形水渍状的小病斑,以后病斑逐渐退绿变为中间色泽比较浅、周边色泽比较深的褐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的大病斑,如果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病斑扩大相连接而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由于病斑继续向四周扩展危害,遭受危害的部位最外边仍为水渍状,最后病斑干枯变为灰褐色或灰白色,病斑中间部位稍凹陷,在病斑上面密生疮痂状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小黑点散生或呈不规则的轮纹状排列,小黑点是芦笋茎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内含分生孢子。芦笋茎枯病的病斑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形成慢性型与急性型两种病斑。

1、慢性型病斑

在空气比较干燥的情况下,病斑发展的比较慢,病斑也比较小,病斑边缘也比较清楚,危害性也比较小,这种病斑称为慢性型病斑。芦笋嫩茎或嫩枝遭受病菌侵染形成病斑后,病斑边缘为红褐色或褐色,中央为灰褐色,病斑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上面着生少量的小黑点。芦笋地上茎遭受茎枯病菌侵染危害形成慢性型病斑后,一般不会造成笋株枯死。但是,因影响了笋株的健壮发育,使笋株的光合作用功能下降,肥料、水分、光合产物等物质的输送与积累受到影响,造成芦笋的产量与品质下降。

2、急性型病斑

在多雨或田内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芦笋地上茎遭受茎枯病菌侵染后,病斑扩展比较迅速,病斑比较大,病斑边缘不清楚,危害性也比较大,这种病斑称为急性型病斑。病斑可深入到茎秆、分枝的髓部,病斑失水干枯后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病斑以内的组织易溃烂。芦笋的茎秆、分枝遭受茎枯病菌侵染形成急性型病斑后,前期病斑以上的部分虽然还没有枯死,但是病斑内部已经疏松干空了,病斑处的茎秆、分枝不坚硬用手紧捏会凹陷,内部呈灰褐色干枯状。有的病斑虽然没有侵入到茎、分枝的内部,但是,病斑能绕茎秆、分枝一周,此时芦笋的茎秆、分枝虽然坚硬但比较脆弱。以上两种情况均容易折断或倒伏,造成笋株枯死。芦笋茎枯病以茎秆中下部最易发病,危害也最严重,其次是茎秆中上部和分枝,鳞片与拟叶也可发病,发病严重时病斑可长满整个笋株而迅速枯死。芦笋遭受茎枯病危害严重的田块,造成全田一片枯黄而使芦笋严重减产或失收,有的田块甚至于毁灭。因此,芦笋茎枯病的急性型病斑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芦笋茎枯病侵染循环规律

在冬季寒冷的北方,芦笋地上茎入冬枯死,病原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到春季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当年的初次侵染。在冬季温暖的南方或寒冷的北方温室栽培的芦笋,因一年四季都有地上茎生长,为芦笋茎枯病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病菌基本上不存在越冬休眠与初次侵染,全年均可进行多次侵染循环。

在距离老芦笋比较远的地区新发展芦笋时,茎枯病最初的侵染,主要是种子或幼苗带有病菌;其次是人为或通过交通工具带有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造成的。在距离老芦笋比较近的地区新发展芦笋时,茎枯病最初的侵染,主要是种子、幼苗、人为、交通工具、风雨、昆虫等带有病菌,进行远距离和近距离传播造成的。芦笋一旦遭受茎枯病菌侵染发病后,病斑上形成的菌丝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气流、河流、车辆、昆虫、农事操作、病株与健株接触、土壤的病菌与笋株接触等可以进行再次侵染,在芦笋生育期间,全年可以进行多次侵染循环,在发病盛期平均10天左右就完成一个侵染周期。

芦笋茎枯病怎么治疗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营养钵育苗,从源头上控制病菌。

营养钵育苗前,先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0分钟并搓洗种子,易于吸收水分。为防止种子带菌,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再用清水漂清和晾干,防治茎枯病的病原菌。

夏秋季露地育苗,播种后7-10天即可出苗,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幼苗长到10厘米高,开始抽生嫩茎时,每隔10天浇一次清粪水或施一次叶面肥。

苗期管理最重要的是病害的防治。苗期易发生的病害有立枯病、茎枯病、病毒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时用药,可能全军覆没。因此芦笋苗期管理一定要非常细心,经常在田间观察,有很强的责任心,最好每半个月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作一次预防性药剂防治,虫害最易发生的有蚜虫、蓟马、夜蛾类幼虫,这些虫子往往咬坏幼苗的生长点,使幼苗不再往上生长,呈矮丛状,防治方法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有特效。

第二,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病原菌数量是根本。

对于芦笋来讲,能否高产,能否获得经济效益,关键是能否把病害防治住,因此芦笋的所有的栽培措施都要围绕着防病高产这个中心目标去制定。冬季清园是芦笋防病的关键环节,清园是否及时,是否彻底,对第二年芦笋茎枯病发病率起决定作用。防治茎枯病的最佳途径是压低笋园病原菌基数,而减少病原菌基数的最有效方法是彻底清园,因此冬季彻底清园是来年高产稳产减少茎枯病最廉价有效的手段。

每年8、9月份是芦笋茎枯病的发病高峰,严重的地块,到了9月份芦笋茎叶就得枯黄,这时大量的病菌孢子藏在病茎的孢子囊中,这些病茎大量散落在田中,这些病菌在笋园中越冬,并随冬季大风刮散,成为第二年的巨大隐患。

正确的清园方法,是每年11月末,当芦笋秧开始变黄但未完全变干时,用铁锹或锄头从地下5厘米左右处,铲断芦笋的根茎部,使整棵倒下。捆好,带出田间,作饲料或燃料。然后,再将地面散落的枝叶用耙子收一遍,带出笋园烧掉。于清园后、浇冻水前以及第二年开春出笋前,用抑菌净500倍液加0.4%波尔多液(即0.2公斤硫酸铜+0.2公斤生石灰+50公斤水)、多菌灵500倍液喷洒全田进行土壤消毒。

第三,大棚避雨高产栽培技术和滴灌系统的应用,阻断芦笋茎枯病的传播途径。

这是控制芦笋茎枯病最有效的方法。采用大棚种植芦笋,较之露地种植优点有四:一是大棚聚乙烯膜可防止雨水进入棚内,阻断传播途径;二是大棚种植芦笋可调控室内温度,防止植株早衰,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在封闭的环境中使用熏蒸杀菌剂,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防治效果明显;四是延长采笋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大棚滴灌系统的应用,可在芦笋需水关键时期用水,科学合理,节约能源;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结,利于出笋;通过滴灌系统添加营养液,直接作用根部,利用率高。

第四,搞好化学防治,把好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最后一道关。

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必须彻底贯彻“防控结合,全程监控”的指导思想。目前,用于防治茎枯病的药剂主要有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0%苯莱特乳油、0.4%波尔多液和16%抑菌净等。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应选用不同剂型的农药轮换使用。

一是土壤消毒。结合春、秋、冬3次清园,进行3次消毒。作为秋、冬二次重消毒,先将棵盘周围的表土扒掉2-3厘米至沟,太阳晒2-3天,然后用石硫合剂液喷洒棵盘,再将沟泥盖上3-4厘米。

二是涂茎和喷药。当留作母茎的嫩茎长至5厘米时进行药液防治,雨后天隔2天(趁天晴)喷一次,连喷3-4次;放叶后再用药剂防治一次。对于周边茎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应该用毛刷醮药液涂茎,防微杜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