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季节,如果你行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你会看见大型喷灌设备几乎遍布田野,随风飘舞的土豆花,雪里透粉,铺满了大地。地里却也看不到几个干活的人。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辖11个旗县市区,总人口287万,农村牧区人口213万,占总人口的76%。全市总耕地1300万亩,常年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土豆产业作为全市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培育,通过扩规模、强基地、提质量、创品牌,土豆产业成为彰显地区特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业。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该市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入股合作社增收益,即将实现GPS耕作
不到50岁的张海军从十几岁就开始种土豆,从几亩到几十亩,再到几百亩几千亩。他觉得没有政府的不断培育,纵然有三头六臂,土豆也不会种得这样有成果。
他是兴和县最早成立土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在他进入规模化种植的几年中,曾经连续两三年赔钱。“那叫赔得精光,连裤子也提不起来。”张海军说。他对土豆有一种执拗的热爱,在他最困难的时刻,老婆实在受不了了,便离他而去了。
现在,跟着张海军种植土豆的村民有96户,占边家村总户数的1/3,都是以现金入股的形式加入的合作社,最低股3万元,最高30万元。这两个数是合作社上下都封顶的。他们从入股到分红也有特点,也就是每户入股最低不能少于3万元,最高不能超过30万元。到年底不论挣多少钱,全部“榨干分尽”,来年入股完全重新开始。在上下封顶的规定范围,可多入也可少入。这个举措符合实际,深得村民认可。
明年张海军他将实现GPS耕作,一台拖拉机能实现代替2到3台拖拉机的工作效率,能24小时耕作,而且该系统装在拖拉机上会自动识别土地情况,达到精准作业。
400万亩土豆种植面积筑起支柱产业
像张海军这样种植几千亩土豆的大户,遍布乌兰察布10个旗县市,每个旗县的播种面积均在30万亩以上。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这六个旗县的播种面积占全市土豆播种面积的60%,形成了东西长300公里近250万亩的土豆产业带,其中四子王旗近100万亩。
重点建设了兴和大库联乡、化德七号镇、商都小海子镇、后旗乌兰哈达苏木、中旗铁沙盖镇和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等一大批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土豆生产大乡大镇。截至目前,全市喷灌机发展到1800多台套,喷灌面积达到75万亩;膜下滴灌达到150多万亩。土豆大型播种机600台套、中小型播种机5711台套,大中型收获机4223台套,大幅提高了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
目前,该市土豆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鲜薯总产40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1/2,约占全国年均种植面积和产量的6%。优质品种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冀张薯8号等种植比重正逐年增加。土豆种植是该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人均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的60%,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
打通供货渠道提出“种薯强市”发展思路
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不仅卖乌兰察布土豆,建立了长期供货渠道,还出资在该市建起了20万亩种植基地。察右后旗农村姑娘郭晨惠和丈夫放弃了在北京十几年打工生活,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又回到了乌兰察布,搞起了淘宝店,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她的“后旗红”土豆深受北京消费者欢迎,现在年销售土豆和当地特产胡萝卜1亿多斤。
内蒙古被列为农业部土豆主食开发试点省后,乌兰察布率先在兴和县建起了全区第一条土豆主食开发生产线。每小时加工马铃薯全粉馒头、面包5000个,于去年12月22日正式投产。
乌兰察布还提出了“种薯强市”的发展思路,对所有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脱毒微型薯,每粒补贴1角钱。全市现建有脱毒组培室2.5万平方米,网室5000多亩,原种田5万亩,合格种薯田50万亩,达到年生产脱毒苗1.2亿株、脱毒微型薯4.5亿粒、原种10万吨和合格种薯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土豆良种繁育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微型薯生产到原种繁育的完整体系,达到了土豆田每三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
目前,乌兰察布大中型土豆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多家,淀粉加工能力近8万吨,每年全市鲜薯加工转化在10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25%。土豆产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加工群体,综合增加值突破了30亿元,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