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近一半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干旱已成为限制北方干旱地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最大障碍。覆膜可有用地减少田间蒸发,坚持土壤水分,滴灌是全部灌溉方式中最节水和水分应用率最高的。实践证明,膜下滴灌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升肥料使用率,下降田间马铃薯冠层空气湿度,下降晚疫病形成为害,提升水分使用率,比一般种植增产154.9%-185.9%。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经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通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产生肥水溶液,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匀称、按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汲取。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是针对我国干旱地区缺水少雨,集约化程度低的生产实际,在推广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和马铃薯喷灌技术的基础上,在马铃薯栽培上提出并推广利用的又一新技术。
马铃薯膜下滴灌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同时具有地膜覆盖和滴灌的优点,具有增温保商、促使微生物运动和养份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使作物成长发育、防除杂草、减少虫害等作用。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节水: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灌水效率可提升40%~50%。②节肥:经过滴灌系统施肥,从单一浇水转向营养物质液,把水变为了庄稼的“营养物质液”,氮肥使用率高达70%,比传统施肥对策高30%~70%。③下降生产成本:一方面将追肥、打药和滴水融为一体,将灌溉、施肥和打药方面的个别或所有劳务开支节省下来,另一方面,不用开沟、修渠,在灌溉时手动阀门或自动阀门抑制,操作省力、简单,减少了劳动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劳动效率。④延长无霜期,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有用避开了无霜期短这一限制作物成长结实的重要自然因子,使马铃薯的商品率高达90%左右;同时由于膜下滴灌为马铃薯成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水、肥、热、气等条件,因而马铃薯苗肥、苗壮、加强株数,可增产30%左右。⑤环保:膜下滴灌技术不易形成深层渗漏,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并能有用避免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采用膜下滴灌后,土壤湿度小,呵护地种植时棚内湿度低,病虫害滋生少,减少了农药的用量。该技术可在集中连片但又是分散农户栽培的、面积小的栽培地上推广使用。
增产增效状况:在华北主产区,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第一年投入设备成本约780元,早先每年替换一次毛管,成本费约156~286元,再加上种子、化肥、地膜、电费及人工费等,每年平均亩投入成本约1180元。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平均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平均亩增产1000公斤以上,生产的种薯按市场价1.6元/kg计算,每亩出现的经济效益3200元,除去成本费1180元/亩,亩纯收益2020元以上。在西北主产区按目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计算,每亩可加强产值576~786元,扣除滴灌成本,加上马铃薯在全生育期亩节约水费42元,节约农药及除草用工成本35元,节约用工成本15.5元等费用后,膜下滴灌马铃薯亩均可增收289.5~539.5元。
技术要点:
1.播前预备工作
(1)选择疏松、崎岖、通透性好的轻质壤土或沙壤土地栽培,土壤酸碱度在pH5.6~7.8的范围内。不宜与茄科或块根作物轮做。
(2)整地:深要要在前作收获后及早进行,耕深30厘米左右,旱地要随耕耙耱、精细整地,以便葆商。
(3)集中施肥:底肥要结合秋耕整地施入优质有机肥,底肥丰富时,与1/2或2/3的有机肥结合秋耕施入耕作层,其余一些播种时沟施。底肥用量少时,集中施入播种沟内,每亩2000~4000公斤。种肥:化肥做种肥,以氮、磷、钾配合施用成效最好。
(4)施肥:测土配方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5)选用良种,种薯处理:
①正确选用品系:选用良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
②种薯选择及处理:种薯在播前15~20天出窖进行严格挑选。
选择种薯标准:具有原品系特性,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嫩的细嫩薯块,剔除烂薯,舍弃尖头、有裂痕、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的薯块。
晒种催芽:将精选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温度坚持在15摄氏度左右,每隔3~5天翻动1次,一般10天左右即可萌芽,再精选1次,待芽变紫即可要种播种。
切种:播前2~3天进行,切块大小以50克为宜。
2.播种
(1)适期播种: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7~8摄氏度,一般在4月下旬,先覆膜后打孔。
(2)加强栽培密度:亩栽培密度3000~3500株,亩播量150kg左右,大行距75~80厘米,小行距30厘米。
(3)播种深度:平作土壤墒晴好的浅部分5厘米左右,商情不佳的8~10厘米,小种薯做种或在黏重土壤上应恰当浅播,大种薯在沙壤土播种,或春旱严重时,可酌情加强盖土厚度。
3.田间管理
(1)出苗前管理:播后常检查,发现地膜破裂要准时用湿土封压实,准时进行膜间中耕锄草。
(2)查苗放苗:出苗时期要关心出苗状况,锄尽垄背和拔除垄眼杂草。
(3)中耕盖土:在整个生育期进行2~3次中耕,第二次中耕可在苗高10厘米进行,第三次在现蕾期结合覆土进行。结合中耕除草,拔除染病植株,小心不要把土培到膜下毛管上,在浇水时中耕盖土较好。
(4)适期浇水: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每生产1kg耗水97公斤,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上,需耗水172.3kg。亩产块茎1000~1500公斤的水平,每亩有150~250吨水即可满意需要。
(5)追肥:现蕾期结合灌溉每亩追施硫酸钾10公斤、尿素10kg。按照块茎膨大期长势每亩可追施尿素5kg,现蕾期和开花初期喷施多元微肥200克/亩,开花盛期喷施磷钾动力。追肥要先浇2小时清水,待土壤湿润后开始追肥,一般每亩追肥15~20公斤化肥不超过2小时,施肥结束后再浇1.5~2小时清水,可将管道内的有化肥的溶液带入土壤,使施入肥料输送到根系的发达位置,提升化肥的应用率。
4.适期收获
当大田70%的植株茎叶枯黄后,应准时收获。收获前要先把毛管等回收并妥善保存。
小心事项:
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重要小心的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由于滴头的流道断面中,出水孔小,很容易被水中的有机、无机杂质堵塞,此类堵塞叫物理堵塞;如果水中的阳离子,如钙、镁等含量高,容易在流道中结晶,堵塞滴头,此类堵塞求乞学堵塞;此外,滴头流道中有机会滋生绿苔,堵塞滴头,这类堵塞叫生物堵塞。采用过滤器可避免物理堵塞;采用酸洗的对策可预防化学堵塞;采用注氯气的方法可预防生物堵塞。其它,壁厚、材质、抗堵塞能力、水质、过滤系统、虫害、鼠害、土壤中石头含量及尖锐程度,铺设、回收方式及日常管理维护水同等都会影响滴管的利用寿命,在生产中要堤防管理和维护,并准时回收和存放毛管。
适宜区域:适宜于我国北方甘肃、陕西、宁夏、青海、山西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和河北北部等干旱少雨地区推广,适用全部适宜地膜覆盖,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推广利用,特别适宜于宽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