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种植轻简化 节本增效顶刮刮 省农科院一项新技术为农民种高粱供给便捷
深秋的太行山原野,到处硕果累累。在沁县白家沟村的千亩高粱栽培示范园里,红彤彤的高粱一眼望不到边,硕大的高粱穗头上缀满了珍珠般的果实。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营养管理岗位专家团队专家、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焦晓燕告诉记者,由于采用了她们研发的高粱公用肥及轻简化种植技术,每亩至少可增收200元。
高粱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的第五大作物,也是酿酒、酿醋及饲料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酿造业、养殖业的高速扩展,国内高粱供不应求,而且有60%~70%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口。高粱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薄和耐盐碱特征,扩大高粱产业不仅能够促使我省农业提供侧结构性改革,而且能充分提升农业资源,尤其是边际土壤的使用。
“多年来,高粱作为杂粮,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费工费时,而且由于施肥盲目,营养物质不平衡,直接影响到高粱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酿成了差别程度的浪费,尤其是高粱生育期内多次施肥,大大加强了高粱的生产成本。”焦晓燕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高粱公用肥的使用成效,提高高粱机械化种植程度。
为助力高粱产业扩大,2011年以来,在国家当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下,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和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组建营养管理岗位专家团队,经过研究高粱产区的土壤营养物质情况、高粱耐瘠薄机理,以及高粱成长和产量对不一样类型尿素的响应,成功研发出了高粱公用肥。该公用肥采用成本低的缓效尿素为原料,播种时一次施肥,不再追肥,大大下降了高粱生产成本,经在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推广利用,90%以上的示范点均体现出增收成效,亩均节资20~25元,提升肥效5%左右。
为进一步提高高粱机械化种植程度,充分发挥高粱公用肥的利用成效,该团队技术人员对已有的玉米播种机进行革新,研发出了配套的高粱播种盘。经过该播种盘可以 保证高粱播种时,施肥、播种及覆膜一次完成,实现免减苗、免追肥。这项以高粱公用肥为核心的高粱轻简种植技术,近年来经在我省沁县、潞城、清徐等地示范推广,增产成效明显,尤其是在旱地和盐碱地等边际土壤上使用成效良好。据悉,该技术已累计推广面积达50多万亩,被越来越多的高粱栽培户所接受。
沁县是我省高粱主产县之一,酿造公用高粱是全县重点调产作物。该县段柳乡白家沟村高粱栽培示范户吴存和今年利用了该技术,亩均节资25元,增产80多千克。武乡县好收成高粱栽培合作社负责人张利军告诉记者,如今栽培酿造公用高粱效益很好,有了轻简种植技术,产量就有了保证,明年合作社将采用订单模式,与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免费供给种子、供给公用肥和技术指导,为农民开辟一条特色栽培致富门路。
来源: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