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属葫芦科1年生草本攀缘植物,食药两用,其重要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果实味甘,有通经活血、清热、化痰的功效,是较广谱的蔬菜;种子有利尿除热的功效;根有通络消肿的功效;藤有舒筋活血、健脾、驱虫的功效;叶有清热解毒功效。每亩(667平方米,下同)产果实800-1200公斤,干叶、藤、根60-80公斤。每亩纯利润1000-1800元。在贵州盘县常年栽培面积近1万亩,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
1培育壮苗
盘县丝瓜春天种植秋天收获,露地种植多采用呵护设施(如塑料棚)育苗,气温、地温适宜时订植于大田。丝瓜从苗床起苗到订植大田常易损害根系;而采用养分钵、营养物质袋、养份土块育苗,不仅能呵护秧苗根系,而且能供应秧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缩短缓苗期,提升成活率,能培育根系发达的壮苗。盘县一般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育苗移栽每亩需种子100g;大田直播每亩需种子150g。
2田间管理
2.1整地作厢
丝瓜的行距一般为2m(包括)种2行。丝瓜成长势强,结果期长,而盛果期正值高温干旱季节,耗肥量大,可深耕30cm,并施用大量的有机质肥作底肥。以厩肥为底肥,每亩用量为2000公斤;以土杂肥为底肥,每亩用量为5000公斤。
2.2定值
采用厢宽2m、沟宽0.6m,在厢面两边对栽瓜苗2行,株距33cm,每亩栽500-600株。
2.3水肥管理
一般于订植成活后追肥。带土块订植的秧苗,浇定根水时即可掺合稀薄的人粪尿提苗,早先随着秧苗的成长,可每天追肥1次。当开始结瓜后,营养物质成长与生殖成长同时进行,消耗营养物质较多,这时务必加大施肥量,才能满意其正常成长和开花结果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为多开雌花、多结瓜、结大瓜创造条件。一般每采收1-2次,追肥1次。如果盛果期产生缺肥征象,常产生细颈、弯腰、大头等畸形果,有时尚未开放的雌花就黄萎脱落,影响产量和质量。丝瓜能忍受高浓度的肥料,在整个成长期中每亩需人畜粪尿5000公斤左右。丝瓜喜湿,叶、蔓成长快,用水量也大,特别在盛果期,正值高温伏旱期,土壤水分以80%-90%左右为宜。此时若发生旱情务必准时灌水,以满意其对水分的要求。水分供应必须匀称一致,否则瓜条粗细不匀,影响外观经济价值。炎夏宜在8时左右或16时早先用水灌在厢沟中。不要满厢漫灌,否则影响土壤结构,并给管理和采收带来不便。
2.4撘架
丝瓜的支架形式,各地多不相同,盘县重要采用平棚支架,也有使用棚室、中棚做支架种植的。一般蔓长0.5m时,便可撘架。棚架高2m,每厢1棚,整个瓜棚连成1块亦可。厢的布列偏向宜东西延长,这样能够减少南风吹进。
2.5中耕、锄草、培垄
当前作收获较早、未设棚架之前,务必在大行间进行一次深耕、清除杂草、疏松土壤、随即耙平、修整沟路。搭棚早先,按照杂草出现及土壤板结状况,可恰当进行几次浅中耕,但应防止伤害根系。每次中耕锄草时应进行覆土,防止根系暴露,促使不定根的产生。
2.6植株调解
撘架后,须人工引蔓、绑蔓,以辅助茎蔓上架。当主蔓、侧蔓上棚之后,将其配置在恰当的部位上,以免互相重叠拥挤。丝瓜主蔓、侧蔓都能结果。为了防止侧蔓过量,影响主蔓成长与结果,一般摘除未上棚的侧蔓。上棚之后一般不再摘除侧蔓,只有在过密的状况下,才将瘦弱的侧蔓摘除一个别。也有的地区在主蔓上棚之后,让侧蔓结2-3个瓜后再摘除侧蔓顶端。盛果时期,蔓、叶茂密影响通风透光,酿成落花、落果,须摘除过密的老叶、黄叶。采用棚架种植的以在棚下见到日光为度。丝瓜的雄花多而密,花梗长而粗,为了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除留一吝盼作为授粉外,多余的雄花应准时剪除。当发现雌花或幼瓜搁在棚架上或被卷须缠绕时,应调解部位,使之垂挂于棚内成长,并随时将发育不正常的畸形瓜摘除。植株调解工作宜在晴天下午进行,以防碰伤蔓叶。
3适期采收
丝瓜重要食用嫩瓜;过期不采收,果实容易纤维化和种子变硬,不能食用。丝瓜间断结果性强,盛果期果实成长较快,可每隔1-2天采收1次。采收时间宜在早晨,用剪刀齐果柄处剪断。丝瓜极易碰伤或折断,采收时必需轻放,忌压。
4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经过多年的田间试验调查,病虫害有差别程度的形成和危害。丝瓜在整个生育期重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绵腐病、白粉病、褐斑病和病毒病及潜叶蝇、点蜂缘蝽、红脊长蝽和斜纹夜蛾。
4.1霜霉病
4.1.1症状
重要为害叶子,先在叶子正面发生不规则褪绿斑,后扩展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反面长出紫黑色霉层,后期连片,使叶子枯死。
4.1.2产生规律
丝瓜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发病叶片上越冬,随风传播进行初侵害和再侵害,结瓜期阴雨连绵或者田间湿度高,发病严重。
4.1.3防治和治疗对策
选用抗病品类,增加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可用50%甲霜铜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900倍液每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4.2绵腐病
4.2.1症状重要为害小苗和瓜果,苗期发病先在基部展现水渍状病斑,后呈黄褐色干缩,可见茎基部干枯收缩如丝状。果实位置被害多从脐部开始,也有从伤口侵入的,初为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黄色水渍状大斑,后期整个果实腐烂,病果外长出一层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药用丝瓜果实成长期长,此病形成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25%-30%。
4.2.2出现规律
病菌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组织或腐殖质中生活繁育侵害新苗,导致猝倒,结瓜期多雨湿度大易酿成果腐。
4.2.3防治和治疗对策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棚架要搭高,通常在1.2m以上,果实不能与地表接触,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1000倍液或25%甲霜灵600倍液、60%瑞毒霉锰锌500倍液等每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4.3白粉病
4.3.1症状
重要为害丝瓜叶子,叶柄也受害。发病初期叶子上发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整个叶面覆盖一层白粉,后期叶子变黄干枯。
4.3.2形成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开始初感染。成长季节病斑上出现大量粉孢子,借风雨传播,可不时导致再侵害,7-8月为发病盛期。
4.3.3防治和治疗措施
秋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6月下旬喷施1次1∶1∶200波尔多液预防,7月上旬用25%扮锈宁500倍液每5-8天喷施1次,间断防治和治疗2-3次。
4.4褐斑病
4.4.1症状
重要为害叶子。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有时呈褐绿色至黄色晕圈,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病斑上可见银灰色光泽。
4.4.2出现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进行初感染和再感染残,借风雨传播,高温、高湿、偏施氮肥或连座地块发病较重。
4.4.3防治和治疗对策
秋收后清洁田园,集中烧毁病株残体,整地时以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开花期实行磷、钾配方施肥;以提升植株抗病能力。雨季准时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喷施1∶1∶240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选用40%甲霜铜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施,每10天喷施1次,视病情喷2-3次。
4.5病毒病
4.5.1症状
重要为害丝瓜幼嫩叶子,染病叶子呈浅绿与深绿相间的褪绿色小环斑,老叶染病展现黄色环状斑或黄绿相间的花叶,叶脉抽缩致使叶子歪扭,果实发病后扭曲,呈螺旋状畸形,叶上生褐绿色病斑。发病严重时叶子变硬发脆,叶缘缺刻加深,后期出现枯死斑。
4.5.2产生规律
重要为害丝瓜叶子,为多种病毒所致,以黄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侵入寄主较多,病毒能在很多杂草上越冬,春天蚜虫把病毒传播到丝瓜上为害。农事操作及汁液接触也可传播蔓延。当年蚜虫出现严重,丝瓜病毒病产生就重。
4.5.3防治和治疗对策
栽种前施足基肥,恰当增施磷、钾肥,准时铲除田间和周围杂草,打顶、打权时将病株拔除,在接触病株后用肥皂水洗手再接触健株。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农用链霉素300-400倍液喷施。
4.6潜叶蝇
4.6.1危害症状
重要以幼虫钻入叶子中潜食叶肉出现迂回曲折的白色虫道,酿成叶子枯萎早落,产量降低。雌虫产卵在嫩叶上,幼虫孵化后从叶缘向内取食,残留上下表皮,酿成白色弯曲隧道,并随幼虫长大,隧道盘旋伸长逐渐加宽,幼虫老熟后在隧道末端化蛹,并将隧道末端表皮咬破羽化。
4.6.2防治和治疗办法
播种前翻耕土壤。丝瓜成长季节结合田间管理清除杂草,摘除植株基部有虫道的老叶烧毁或深埋以杀死一些虫蛹。植株叶子初见有幼虫潜痕时,若虫量大、被害叶子多,则须施药防治和治疗。用1O%吡虫啉1500-2000倍液,10-15天喷1次,间断防治和治疗2-3次。
4.7丝瓜点蜂缘蝽
4.7.1为害症状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植株开花时群集危害,严重时可引起全株死亡。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第1年3月开始运动危害。年出现1-2代,成虫和若虫极活跃,早晚温度低时稍迟钝。
4.7.2防治和治疗办法
冬天结合积肥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准时沤制或焚烧,可消除个别越冬虫蛹、成虫。在成虫和若虫危害盛期可用2.5%的高效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防治和治疗。
4.8红脊长蝽
4.8.1危害症状
重要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幼嫩叶上刺吸汁液,刺吸处呈褐色斑点,严重时引起全株枯萎,1年出现1-2代。
4.8.2防治和治疗措施
增加田间管理,准时中耕锄草,可消灭一些若虫、成虫。虫口密度大时可选用2.5%高效敌杀死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和治疗。
4.9斜纹夜蛾
4.9.1为害症状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重要以幼虫危害叶子和果实,严重时可将全田植株叶子吃光。3龄前仅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呈白纱状,后期转黄。在盘县1年出现1-2代,危害期间6-8月。
4.9.2防治和治疗办法增加田间管理,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口密度,3龄前点片形成阶段是药剂防治和治疗的最佳期间,4龄后在傍晚前后危害运动,是药剂防治和治疗的关键期间。用2.5%敌杀死2000倍液或2.5%的功夫乳油4000倍液等药剂防治和治疗2-3次,每7-10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