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种植特征
叶用芥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其直根较细,须根多,茎有短缩茎和花枝茎。有的品类分蘖性强。叶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页面平滑或皱缩。种子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展现红褐色,有的展现褐色。芥菜原产于中国南部,属低温长日照作物。冷凉湿润的条件有利于其成长,不耐炎热和干旱。发芽期旬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幼芽期旬平均气温21摄氏度为宜。成长期适温20摄氏度—12摄氏度,最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2 品系选择与种植季节
叶用芥菜按成长期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品系。生产上一般选择抗病力强,耐热耐风雨的品系。为提升叶用芥菜的产量和品质,应按照区别的品系的特性特点和对气温较为严格的中晚熟品系以秋冬天播种为主,即9—11月播种,12月早先收获。凡对高温适应性较强,不易抽苔,以较小植株供食用的早、中熟品系,可在4—9月份播种,温暖地区可恰当推迟播种期。我国北方栽培的芥菜品系多是分蘖芥菜,秋播,霜前收获。常种的优异品系有:雪里蕻和徽山花叶芥菜。雪里蕻植株半直立,叶簇生,株高50—55厘米,开展度30—35厘米。叶子深绿色,狭长,叶表皱缩,叶缘缺刻深。叶柄较细,色浅绿,单株簇生叶50片左右。叶柄长约25厘米,横径约0.5厘米。根为小圆锥形,单株重150—400克。叶子厚嫩,芥辣味淡,适于腌渍和熟食。属早熟品系,成长期65天左右。耐寒,抗病,抗虫。每667平方米产3000—3500公斤;徽山花叶芥分蘖少,叶长椭圆形,叶缘深裂。单株叶子16片左右。单株重约200克。芥辣味浓,可炒食和腌渍。抗病虫害。每667平方米产4500公斤左右,该品类是比较高产的。
3 种植方式及技术
北方均是露地直播,播种时.要避开旬平均气温24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季节,这样能防止病毒病的产生。所以绝大多数数是秋播。
3.1 整地做畦
播种前先把有机肥匀称地撒施在畦面上,结合深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公斤。畦土搂碎耙平后做宽1.3米、长10米的平畦。
3.2 播种和减苗以及订植
播种时可先在畦田内按20-30厘米的行距开沟,深3厘米左右,然后匀称的撒种,盖土,稍镇压后浇水。直播亩用种量200克左右。播种后覆盖遮阳网,种子在出苗前早晚浇水,出苗后把遮阳网掀起来用竹棍搭成小拱棚,再覆盖15天左右,这样不但防暴雨,保湿,又能够放避蚜虫,减轻病毒病的侵害。出苗后2—3 片真叶时能够减苗,4—5片真叶时定苗。叶用芥菜多以小株上市,所以宜密植。定苗株距15厘米。叶用芥菜发根比较缓慢,所以在订植时尽量避免伤根,以利于其成长。
3.3 田间管理
芥菜定值后水分要丰富,以利快速成长,夏天及早秋播的芥菜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晚秋播的要堤防防旱。芥菜是耐肥的蔬菜,需肥量较大,应经常追施速效肥料。订植后3—4天要准时追肥,每667平方米可追尿素15公斤,复合肥30kg。一般追肥2—3次。在追肥时,要进行中耕除草,灌水,避免土壤板结,坚持水分,以促使侧芽成长,提升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病毒病是芥菜的重要病害,由蚜虫传播。高温干旱易发病。
4.1 病毒病的症状
叶子展现深绿和浅绿交错的花叶状,沿叶脉褪绿甚至半透明,叶子弯曲皱缩不平,有的卷缩成畸形或向一边扭曲,成长缓慢;叶子反面出现褐色坏死斑,叶脉上出现条状裂口;严重时植株矮缩,下部叶子变黄甚至枯死。
4.2 防治和治疗办法
准时防治和治疗蚜虫。防治和治疗蚜虫,发病初期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00—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1.5% 的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还可喷病毒快克、病毒宁等药剂,每隔5—7天喷1次,间断喷2-3次。实行轮做,防止与十字花科蔬菜连座。阔别毒源植物,十字花科杂草和染病植株是毒源。选用抗病较强、直立的芥菜品系,恰当迟播,错开高温期等。
5 收获
芥菜长成后,于霜前准时收获。收获前十天停止浇水,以提升品质。芥菜不宜长时间贮藏和远距离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