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生产上导致茎腐病的 因素有多种,最主要的一类是真菌型茎腐病,真菌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害酿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重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感染导致,在玉米植株上体现的症状就有所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玉米茎腐病的防治和治疗办法吧!
青枯型茎腐病出现症状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从始见青枯发病叶片到全株枯萎,一般5-7天,发病快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在乳熟后期常忽然成片萎蔫死亡,因枯死植株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展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为空心。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逐渐向茎基部发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发生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显著。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子粒干瘪,脱粒困难。
细菌型茎腐病产生症状
细菌型茎腐病重要为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梢上发生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显著。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快速发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自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害虫危害酿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玉米茎腐病的传播渠道
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60厘米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危害酿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此外害虫携带病菌同时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如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口数量大则发病重。高温高湿利于发病,均温3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即可发病,均温34摄氏度,相对湿度80%发展快速。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量,伤口多发病重。轮种,高畦种植,排水良好及氮、磷、钾肥比例恰当地块植株健壮,发病率低。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1、选用抗病品系:栽培抗病品系是一项最经济有用的防治和治疗办法,如选用郑单958、农大108、鲁单50、鲁单981等品系。
2、实行轮种换茬:在同一地块中连年栽培玉米,可酿成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发病会逐年加重。如果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种,可明显减轻病害的出现。
3、增加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准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和落叶,集中进行处理,可大幅度减少病源菌的积累,减少侵害来源。秋耕时深翻土壤,也可减少和抑制侵害源。
4、应用包衣种子:优质的种子包衣剂中既含有杀菌剂、杀虫剂也含微量元素,既能抵抗病原菌侵害,又能促使新苗成长,增强抗病能力。
5、增加种植管理:准时做好中耕、盖土、锄草工作,增强根系吸取能力;低洼地应堤防排水,以下降田间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形成。
6、利用药剂防治和治疗: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喷根茎或灌根,每隔7-10天喷1次,连治2-3次,有较好的治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