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苗期越冬水肥管理有什么考究?近日,有蒜农向记者反映田地里刚出苗的大蒜,发生了出苗不齐、蒜苗发黄、甚至死棵的征象。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而且近期我省也是雨水不时,入冬后的大蒜怎样进行管理成了蒜农的心头大事。针对蒜农遇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宋元林研究员,让他就大家所关注的大蒜管理栽培问题进行解答。
宋元林介绍,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水肥能力较弱,鳞茎又在土壤中成长、膨大,苗期保证大蒜有良好的根系很关键,所以,播种大蒜,要求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充盈的地块种植大蒜,有利于大蒜根系的发育。
对于一些地块大蒜缺苗或断垄的征象,宋元林说,这与蒜农用肥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多数因利用了没有充分腐熟好的鸡粪或其他畜粪,播种后又覆盖了地表。“大蒜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播种,这个期间晌午温度高,很容易产生粪烧蒜种的征象;其它粪发酵不佳又酿成地下害虫偏多,尤其是地蛆容易出现,直接对大蒜前期成长酿成为害。”宋元林说。
其它,一些蒜农栽培办法不妥也是酿成蒜苗出苗不齐的 因素之一,大蒜不能栽的太浅,栽的过浅遇到商情不佳,也会影响大蒜发芽。宋元林介绍,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我省目前大蒜播种措施重要有两种:一种是插种,播后培土;二是开沟播种,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播后盖土厚度2厘米左右。
除此之外,今年这个期间的下雨过量也影响了大蒜的出苗率。宋元林说,现在大蒜都采用地膜覆盖,保水能力强,因此在浇越冬水时应改变原来的方式,在给大蒜浇冻水时应比过去的季节提前半月左右,浇水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9时后下午5时前。
宋元林介绍,这两年我省有些地方的蒜农朋友尝试在大蒜越冬前覆盖二层膜,提升大蒜抗冻能力, 保证安全越冬,来年后大蒜返青苗齐苗壮,蒜薹和蒜头品质都有所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除了这个对策以外,也能够在大蒜地膜上覆盖稻草和麦秸等用于保温,减少低温冻害对大蒜的影响。”宋元林说。
“有的大蒜苗期浇水过量,土壤板结,长期积水,湿度过大很容易酿成烂种,这也是缺苗的一个 因素。”宋元林介绍,大蒜苗期和成长前期浇水有考究。按照以往经验,一般播种一周即齐苗,应普遍追施一次齐苗肥。若田土较干,应灌水一次,促苗成长;小苗期是大蒜养份器官分化和出现的关键期间,不干不浇,避免大水漫灌,并应小心秋雨后田间准时排水。排水不准时,很容易酿成大蒜苗期死棵。
当大蒜处在小苗中后期时,此阶段可再浇灌1次,小苗进入旺盛成长,应准时灌水,以促使蒜叶成长。其它,可结合浇水施有机肥一次,有利于大蒜假茎增粗。在土壤封冻前,还要浇足越冬水,越冬水浇过后,为 保证小苗安全越冬。
由于大蒜根系吸取水肥的能力弱,所以在苗期应追施一些生物菌肥和适量的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形成叶尖发黄。宋元林认为,一般在大蒜出齐苗后,能够施一次氮肥,但忌尿素,以防烧伤新苗。
宋元林说,这两年我省有些蒜农朋友尝试在大蒜越冬前覆盖二层膜,提升大蒜抗冻能力, 保证安全越冬,来年后大蒜返青苗齐苗壮,蒜薹和蒜头品质都有所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条件允许的话,大家不妨试试。除了这个办法以外,也能够在大蒜地膜上覆盖稻草和麦秸等用于保温,减少地温冻害对大蒜的影响。总之,要保证大蒜来年丰收,当前就应看重苗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