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油麦菜菌核病

时间 : 02-28 投稿人 : 澄清 点击 :

症状该病发生于结球莴苣的茎基部,或茎用莴笋的基部。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样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伞株枯死。

病原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潮湿土壤中存活1年左右,干燥土壤存活3年以上,水中经1个月即腐烂死亡。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进而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蔓延。初侵染时,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衰老的或局部坏死的组织侵入。当该菌获得更强的侵染能力后,直接侵害健康茎叶。在田间,病健叶接触菌丝即传病。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带红色的品种较抗病。(2)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3)合理施肥,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4000kg,磷肥7.5~10kg,钾肥10~15kg。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也可喷洒0.2%~0.5%的复合肥或喷施奥普尔有机活性液肥600~800倍液,增加抗病力。(4)带土定植,提高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面,避免杂草滋生:(5)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但在高温期要注意浇水降温,或推迟定植期避免高温为害。(6)莴苣菌核病重发区,利用春茬菜收获后6、7月的近50天休闲期,深翻25~30cm,灌大水盖地膜,地下10cm处温度可升到44℃,且100%含水量持续20天以上,处理30~35天,可使土壤中菌核腐烂。(7)适时浇水和放风,生长前期和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并及时放风排湿,阴雨天也要放风,夜间最低气温高于8℃可整夜放风散湿。(8)利用核盘菌分生孢子在33℃以上侵染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的特性于晴天中午关闭棚室通风口使棚温升高到35~38℃进行高温闷棚,持续2~3小时,然后放风降温排湿,每周2~3次。(9)于早春3~4月和11~12月菌核病发病高峰期喷洒40%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啶菌恶唑乳油或3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10)棚室保护地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可选用6.5%万霉灵粉尘剂和5%霜克粉尘剂(1∶1混合),每667平方米•次用药2.5~3kg,烟雾法可选用20%百•腐烟剂,每667平方米一次用药250~300g。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