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要求高温,耐热性强,成长适温为20-25摄氏度,在夏天35摄氏度以上高温仍能正常结荚,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冻,在10摄氏度以下较长时间低温,成长受控制。豇豆属于短日照作物,但作为蔬菜种植的长豇豆多属于中光性,对日照要求不甚严格,如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系,南方春、夏、秋天均可种植。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只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田块均可栽植,豆荚柔嫩,结荚期要求肥水丰富。
播种育苗
豇豆早熟种植一般需要壮苗。播种期应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设施及管理办法肯定。采用小拱棚覆盖种植的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采用棚室种植的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棚室套小棚覆盖种植的可在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有些地区播种期延迟到4月下旬或5月初,可直播。
播种前精选粒大饱满、无病虫、无破坏的种子,并选晴朗天气晒种1~2天,必要进可用药剂拌种后播种。播种前应预备好苗床,苗床内的营养物质土厚度不应低于5厘米,床土干湿适宜,不可过湿,否则容易烂种。播种时将种子撒于苗床土内,以种子不重叠为度,播种后覆盖疏松细土1.5~2厘米,稍加镇压后铺稀疏稻草,再覆盖地膜保温保湿。播种后苗床温度抑制在25~30摄氏度。
播种后4~5天开始出苗,当有30%左右种子出土后,准时揭去地膜和稻草。当多数种子出苗后,应下降苗床温度,使白天温度坚持在20摄氏度左右,最高不超过25摄氏度,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5摄氏度,若温度太高,则可揭开小拱棚降温,但须避免冷风直接吹入苗床,以免导致冻害。齐苗4~5天后开始进行炼苗,炼苗时期,夜间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摄氏度。当第一对真叶产生,尚未完全展开时定值。为呵护根系,有条件的可采用养份钵育苗。
整地施底肥
豇豆不耐涝,且成长期长,生育时期需要较多的养份,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有机质充溢、排灌方便的土壤。定值前10~15天整地施底肥,一般亩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或鸡鸭粪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木灰75~100公斤,可沟施也可撒施。整地后,畦面宽100~110厘米,沟宽40厘米,畦高20~25厘米。平整畦面后覆盖地膜。
订植
豇豆纵然根系发达,但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弱,所以宜幼芽移栽。一般当子叶展开,第一对真叶尚未完全展开时订植;采用养份钵育苗者可恰当延迟订植。订植宜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进行,订植前在苗床地浇透水,然后起苗,舍弃子叶缺损、真叶扭曲等不正常秧苗。豇豆采用双行定值,穴距24~27厘米,每穴2~3株。订植时地膜开口宜小,订植后即浇点根水,然后用泥土封口。
订植后的管理
1、补苗
订植后要准时检查,对缺苗或基生叶受损害的新苗应准时补苗。补苗后要准时浇透水,以保证这些苗能与另外正常苗同步成长。
2、水分管理
豇豆还苗后开花结荚前,要严格抑制水分,否则会导致疯长,开花节位上升,侧芽萌发,容易酿成植株中下部空蔓(无豆荚)。一般定值后隔3~5天浇一次还苗水,早先原则上不浇水。初花期水分过量,会酿成植株养份成长过旺,养份消耗多,使花蕾得不到足够营养物质而导致落花落荚。坐荚后,植株转入旺盛成长,既长茎叶,又陆续开花结荚,用水量加强,要供应较多的水分,以促使果荚伸长和膨大,加强结荚数,并坚持植株较好的长势。一般幼荚有2~3厘米时开始浇水,早先每隔5~7天浇水一次,但要避免雨后涝害。
3、追肥
豇豆追肥的原则“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期重施”。一般秧苗成活后追施一次提苗肥,每亩施15%~20%的腐熟人粪尿1000kg。开花后追施20%浓度的腐熟人类尿1500公斤。结荚后追施20%浓度的腐熟人粪尿2000kg、过磷酸钙10kg,早先每隔1周追施一次;也可每亩每次追施复合肥15kg。豇豆成长后期,可间断重施追肥2~3次,每次用复合肥15~20公斤,以促使植株旺盛成长,继续抽发花序,提升结荚率,延长采收期,加强产量。
4、准时撘架
一般应在植株开始“甩蔓”时撘架引蔓,避免相互缠绕,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落花落荚。一般用2~2.5米长的竹竿搭入字架,每穴插一根,在距植株基部10~15厘米处将竹竿插入土中15~20厘米,中上部4/5的交叉处放一竹竿,用绳子扎紧作横梁。撘架后按逆时针偏向引蔓2~3次,使植株茎蔓沿支架成长,早先让其自然成长。豇豆撘架所用的竹竿较长,在撘架时应堤防操作,以免竹竿顶破棚室膜。撘架后,特别是进入采收期后,应按照植株成长状况,准时摘除基部老叶、发病叶片。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豇豆常见病害有锈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虫害重要是蚜虫、豆荚螟、蓟马等,应采取对策准时防治和治疗。
采收
豇豆在订植后40~50天即达到始收期。一般来说,豇豆在开花后10~12天左右即达到商品成熟期,可陆续采收,详细的采收标准为豆荚饱满,显现品类固有的色泽,尚未“鼓豆”。采收过早,则产量低,若采收太迟,则豆荚容易老化,且豇豆落花落荚严重,采收更应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