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在品系选择上以甜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为佳,其口感和营养物质价值均优于普通玉米。在大田管理上,应重点小心如下方法的落实。
1、错期播种,分批上市,重点抓蔬菜淡季生产 春天播种宜早不宜迟,进行地膜覆盖种植或温室育苗移栽技术,提早上市;秋天宜恰当晚播,10月中旬左右上市,平衡市场需求。
2、隔离栽培,避免串粉 高赖氨酸玉米和甜玉米品质性状均受隐性基因抑制,当与普通玉米杂交或这两种类型的玉米彼此杂交时,现代即失去其高赖氨酸或甜质的特点。所以在生产上要实行隔离栽培:时间隔离,播期时隔30天以上;空间隔离以400米以上为宜。
3、栽培密度要合理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实现667平方米穗数和667平方米效益统一的关键,栽培密度过大,果穗小,容易出现大小穗,优质品率下降。栽培密度太小,产出穗少,效益也低。所以在栽培鲜食玉米时按照选择品系的生理特点,采用合理的栽培密度。
4、合理施肥 玉米籽粒的营养物质品质不仅受遗传抑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植株营养物质条件的影响。在生产上经过合理施肥,调解玉米的养份情况,使玉米的营养物质品质显著加强,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实现优质高效。
(1)增施有机肥 增强地力,提升土壤保肥能力,有机肥多,植株成长稳健,籽粒养份品质好。
(2)增磷补钾 试验结果证明,氮肥能显著地提升玉米产量,但氮肥过量,能下降籽粒中的赖氨酸和糖的含量,而磷钾肥有利于赖氨酸和糖的加强,磷钾肥的加强,减少了淀粉含量,提升了果穗的养分价值,改善了籽粒的加工品质、适口性,提升了商品价值。钾肥能明显的加强籽粒中糖的含量,但过多施钾对玉米籽粒赖氨酸的产生具有控制作用。在一般肥力条件下,每667平方米施用15公斤硫酸钾为宜。按照差别的地力水平和不一样品系需肥特点进行配方施肥,在高氮肥的条件下,配合施用磷、钾肥,可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积极防治和治疗病虫害 播前晒种2—3天,并用药剂拌种,防治和治疗地老虎、蝼蛄等害虫和各种苗期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内宜采用药效短、无残留的药剂防治和治疗各种病虫害,严格禁止采收时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