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食品多样化的要求,籽粒香甜、养份充足的糯玉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栽培面积逐步扩展。在个别地区已成为栽培业结构调解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生育特征
玉米为碳四作物,具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地上部节多、叶多叶大、雌雄同株异花、雌雄花序异位、籽粒肥大等特性,虽与稻麦等同属禾本科,但它耐寒肥性较强,其毕生要通过种子萌发出苗,根茎叶营养物质器官的成长,雌雄穗结实器官的出现,开花授粉、受精、籽粒成熟等成长发育过程。
二、糯玉米品系的特征及重要品类介绍
糯玉米生产重要用于鲜食,与普通玉米相比,籽粒中直链淀粉少或无,支链淀粉高达95%以上;易为人体消化吸取,糯性强、粘软清香、甘甜适口、营养物质充沛,风味独特。近年来栽培较大的新品系有"苏玉糯1号"、"中糯1号"."中糯2号"、"烟糯6号"等品类。
1、苏玉糯1号: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育成的杂交品类。在上海地区既可春播,也可夏播。春播全生育期100天,株高200~210厘米,穗位高80~90厘米。夏播全生育期90~92天,株高170~180厘米,穗位高70~80厘米。在较高水肥条件下,双穗率70%左右,在稀植条件下可达90%以上。叶子上冲,株型紧凑。果穗长锥形,果穗长16~18厘米,穗粗4厘米,穗行数12~14行,无缺粒秃顶。千粒重260~280克。籽粒皮薄白色,商品性好,鲜果穗每穗重150~200克,亩产鲜果穗700~900公斤。
2、中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种植研究所育成的白色糯玉米杂交种。上海地区既可春播也可夏播。全生育期90~95天。植株半紧凑型。株高22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果穗筒形,穗长18~19厘米,穗粗4.5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40粒,结实好,千粒重290克。籽粒大、雪白色、品质好、鲜果穗每穗重200~300克。亩产鲜果穗750~1000公斤。
3、烟糯6号:烟台市农科院玉米油料研究所育成的白粒糯质玉米新品类。全生育期95天。幼芽成长势强。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果穗筒形,穗长21厘米,穗行数12~13行,籽粒白色,品质好。抗大、小叶斑病,耐青枯病,株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稀植双穗率达71.4%。亩产鲜果穗987.5公斤。
三、适期播种、均衡上市
为充分提升糯玉米栽培的经济效益,应合理安排茬口,按照市场需求安排鲜穗上市时间,做到分批上市,均衡供应,按照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不一样种植方式的播种期见下表:
种植方式播种期
棚室三膜覆盖种植1月底~2月中旬
小环棚加地膜覆盖种植2月中旬~3月上旬
大田地膜覆盖种植3月中旬~3月底
露地种植4月初~8月中下旬
按照不一样播种期,可采用多种茬口模式:如春玉米~蔬菜;棚室玉米~蔬菜;蔬菜~夏玉米;棚室西甜瓜或草莓套种糯玉米等。
四、精心培育壮苗
糯玉米采用育苗移栽,经过增加苗床统一管理, 保证育出好苗、壮苗,为获得高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1、种子预备:精选种子,把秕种、残粒种或者霉变异子挑出,然后在播前一周左右选晴天晒种2~3天,可有用提升发芽率和提早发芽时间。
2、养营土配制:播种前10天应制好养分土,按每667平方米1500~2000公斤,其中
腐熟有机肥250~300公斤、复合肥20公斤配成,可采用直径8厘米的养份钵装载。
3、种及苗床管理:播种深度为2厘米,播后摆放在于26~28°C的苗床内培育,夜间不低于15°C,移栽前一周要适度练苗,逐步降温,抑制在职15°C左右。移栽时苗龄掌握在22~25天,叶龄为四叶一心,如移栽时遇到间断阴雨不能进行,应准时墩苗。
五、适宜的栽培密度
"苏玉糯1号"、"中糯2号"都属半紧凑形品类,"苏玉糯1号"合理密度范围为4200~4500株;"中糯2号"合理密度范围为4000~4200株,"烟糯6号"合理密度范围为4000株左右,栽培方式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70~9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单株栽培,这样既促使了糯玉米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成长,又提升了成穗率和大穗比例,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益。
六、合理施肥
糯玉米作为一种高光效作物对肥料需求量较大,按照本地区土壤营养特征,详细可采用: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另施每667平方米纯氮15~18kg,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10~12公斤。施肥办法:有机肥、磷肥、钾肥作底肥施入,氮肥分批施比例:底肥用40%、苗肥用20%、穗肥用40%。
七、综合防治和治疗病虫草害
糯玉米病虫防治和治疗以地虎和玉米螟为主。地老虎重要为害苗期,一般在地老虎幼虫孵化高峰期(4月下旬至5月初),用杀灭菊脂每667平方米100克加水防治和治疗一至三次,隔一周后视为害状况,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400克开水调和,再与1、5kg炒香菜饼充分拌和后,于晴天傍晚洒施于玉米苗行间。玉米螟上海地区每年形成三代,第一代发蛾盛期在5月下旬,第二代发蛾盛期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发蛾盛期在8月中下旬。玉米螟第一代重要为害心叶期,第二、三代代重要为害心叶期至抽雄吐丝。因此,防治和治疗玉米螟的重点要放在玉米螟幼虫盛发期与糯玉米心叶期至抽雄吐丝期相吻合的田块,防治和治疗措施:用杀虫双(单)150~200克加水30~40kg喷洒于上部心叶处。与此同时.要做好田间中耕锄草工作。杂草防治和治疗宜用玉米公用锄草剂"阿特拉津"或"乙莠水",在糯玉米播种后喷施,免耕栽培第二茬的在第一茬收割后立刻用"草甘磷"防治和治疗杂草,播种后再喷施"阿特拉津"。
八、适期采收,提升商品性
糯玉米作鲜食用,在优质前提下统筹高产,掌握采收适时尤其主要。糯玉米采收因品系而定,一般抽雄后25~28天采收,其果穗的长度、穗粗和穗粒数均已定型,口味甜、香、糯,这时采收上市最佳,过早采收,影响果穗产量和可食率;过晚采收,含水量和适口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