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春花生在冀中南和冀东等地区栽培面积较大,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花生能够实现提早播种,提升产量,及早上市,提升复种指数,加强栽培效益。那么,地膜春花生什么时间栽培、栽培密度是多少?一亩地用种量是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地膜春花生备播技术提示:
1.选择适宜土壤。花生是一种耐干旱、耐瘠薄的油料作物,尤其喜欢通透性好、昼夜温差大的沙壤土,但沙性较高的土壤肥力低、保水能力差,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而种植地膜春花生,对肥料的需求量更强,为提升花生产量,栽培地膜春花生应当选择土质较为肥沃、理化性状好、通透性好的壤土地。
2.选择大果型品类。地膜覆盖可以提高花生根系所在土壤的温度、保商能力和肥料使用率。花生根系发达,对营养物质的吸取使用率高,所以花生增产较为明显。为提升栽培效益,地膜覆盖种植应选择增产潜力较大、产量较高、抗病性强的大果型的品类,如冀花2号、冀花6号、唐花10号、花育18等。
3.做到适期播种。生产上常会发生两种误区,一种是提早播期,地膜花生播期过早,因早春气温不稳,甚至产生倒春寒或寒潮,会对早播的花生带来很强的威胁,轻的缺苗断垄,严重的毁茬。另一种是延迟播期。延迟播期,地膜覆盖的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上市期相应推迟,会影响到栽培户的收益。试验表明,地膜春花生的播期一般早于露地春花生10天左右,在冀中南地区一般在4月15~20日为宜,冀东地区相应延迟一周。
4.做到均衡施肥。花生是一种高产的油料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为其本身具有固氮作用,对氮肥的需求量不是很强,但对磷、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地膜春花生要实现高产,一定要保障充溢的肥料供应,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利用。有机肥所有做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5000kg、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一次性施入。增施钙肥能够有用预防烂果病和黑膏药斑,每亩地增施50千克过磷酸钙磷肥。增施硼肥和锌肥各1千克能显著提升座果率,提升荚果饱满度。
5.药剂拌种处理。花生种子剥壳过早容易引起种子质量降低,种子失去外壳的呵护,会汲取空气中的不良气体和有害物质,活性大大下降。花生种子在播种前半月剥壳为好,将剥完壳的种子盛放在编织袋中,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贮藏。在播种前3~5天,选择晴朗天气的晌午前后,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铺设报纸,将花生种子摊到上面晾晒3~5个小时。将晒后的种子挑选分级,拣出病粒、残粒、发芽粒。之后,选用拌种,以有用预防茎腐病和根腐病。
6.掌握适宜密度。地膜春花生种植密度不宜偏小也不宜过大,偏小会影响产量,过大单株结果率降低,浪费种子,下降产量。先起埂,埂基部宽85~90厘米,顶部宽50~55厘米,高10~12厘米。
地膜春花生备播提示就介绍到这里,地膜春花生生产上一般常采用一膜双行的种植模式,行距掌握在30厘米,穴距15~18厘米,亩密度为1万穴左右,每穴两粒,亩用种量16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