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设施蔬菜栽培年限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菜农喜欢在蔬菜管理上动脑筋,总结出来的许多经验方法既灵敏又实用。近日,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的菜农朱荣圣在谈及大棚浇水时,就阐述了与通例操作差别的看法,听起来十分合理。对此,笔者将其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单梳理,与大家分享,看其看法是否正确。
首先,大棚地平面南北应坚持恰当的高度差。在整理大棚地平面时,一定要整平,防止区域积水,影响植株正常成长。以朱师傅认为,南北宽度超过10米的棚室,在整平地表时,能够坚持南高北低,高度差约在5厘米,这是.因为一般大棚风口在北侧顶部,与其对应的北侧地表水分蒸发量大,越往南侧蒸发量逐渐减小,若南北地表平整,统一浇水后,北侧水分蒸发快,植株所需的水肥量减少,所以较整体而言,大棚北侧的植株长势弱。相反,若南北有一个恰当的高度差,浇水后,水分会在北侧有一定的积存,恰好能弥补过量蒸发掉的水分。
其次,恰当加强大棚北侧的浇水量。当然,老旧大棚的地表是南北齐平的,这就需要人为操作来改变北侧的浇水量。朱师傅应用微喷浇水,喷水孔在水带上匀称分布,坚持浇水量大小匀称。为了加强北侧水量匀称,朱师傅用针在该处的水带上加强了喷水孔数量,以此来加强水量。
众所周知,肥随水走,同时植株汲取营养物质也需要水分参与,所以要想整个大棚植株长势均衡,就应保证区别区域的蔬菜差别管理,如经过上述两点操作,就能不错地照顾到大棚顶部风口下部的植株, 保证其所需水肥相对丰富。
( 来源:农业科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