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四季防治和治疗法 种出放心鲜草莓。近日,记者在大足区智凤镇登云村的棚室冬草莓基地里看到,果农周祖彪新栽种的一批草莓正“崭露头角”,等待着第一批入园尝鲜的客人。
作为口感鲜美、营养物质充盈的水果之一,草莓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然而,某些地方草莓农药残留多、为害大的报导,让不少人形成了不信任感。
“再过10来天,我的草莓基地就要开园了,大家能够放心来品尝。”周祖彪自信地说:“草莓娇气,容易生病。不过,我自创了一种园艺杀菌杀虫物理防治和治疗法,按季节区别,利用区别的土措施,所种出来的草莓均是无公害产品。”
无公害草莓的栽培有严格的标准,纵然能够利用化肥、农药,但必需是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化肥和农药。而周祖彪所说的园艺杀菌杀虫物理防治和治疗法,究竟是咋防治和治疗病虫害的呢?
夏季,“闷”棚室
“现在,栽培水果蔬菜,都考究绿色环保。”周祖彪说,他栽培棚室冬草莓遵循一个宗旨:在杀菌杀虫环节,尽量减少农药的利用量。
2013年,周祖彪回乡创业栽培30多亩棚室冬草莓时,就喜欢摸索个别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的土对策。后来,他受园艺领域的物理杀虫法启发,开始在自家基地做起试验。
一般来说,冬草莓每年9月栽培,11月至次年5月为采摘期,6月至8月为土壤休整期。“防治和治疗病虫害的第一步,是土壤。”他说,夏天是棚室冬草莓的土地闲置期,也是土壤杀菌消毒的最佳期间。
“夏天气温高,可使用高温来给土壤杀菌消毒。”2014年,周祖彪通过多方咨询与论证,自创了一种高温闷棚杀菌锄草法,开始在10亩草莓棚室里开展试验。
详细来说,他是这么做的:
第一步,将土地清理干静,放水灌溉,开垄沟,搭建两层膜——天上一层棚室膜,地上再覆盖一层地膜;
第二步,将棚室完全密封起来,暴晒在炎热的烈日下,这样棚室内温度高达70-80摄氏度,能不错地达到杀死土壤中残留病菌的目的。
“这个对策,可对草莓灰霉病防治和治疗达到一定成效,来年灰霉病率下降30%,同时能有用地防治和治疗多种土传病害。”周祖彪说,实验第一年,他的10亩棚室实验就初战告捷。2015年,周祖彪就对30多亩棚室草莓实施了高温闷棚杀菌法。
秋季,“治”土壤、“配”大蒜
秋季深耕土壤时,周祖彪又是用什么土方法给土壤杀菌消毒呢?
一方面,他在耕翻的土地施上厚厚一层粪肥,再拌上石灰氮等药肥两用的土壤净化剂,用尼龙纸严密覆盖。
他说:“地温升至50摄氏度以上后,一是可让粪肥发酵杀死病虫害,起到给土壤消鸩杀菌的作用;二是分解一些有机物,加强植物可应用养料。”
另一方面,他还在草莓栽培畦地内套种玉米,让玉米起到遮阳的成效,预防温度升高时滋生细菌。
同时,秋天是棚室冬草莓的种植期和生长、开花期。记者在周祖彪的棚室里看到,大片草莓中央,每隔两三株,就配种了一株大蒜。
“这是我的机要武器。”周祖彪说,大蒜含有充足的天然抗菌物质,可对付多种靡烂细菌或真菌;同时大蒜有更大的气味,一般害虫都不喜欢,可减少草莓病虫害形成的频率。
于是,他就在草莓垄里种上个别大蒜,像“卫士”一样为草莓驱虫防病。当草莓的成长期结束,就意味着大蒜的任务完成,最终会被拔除。
有了大蒜当“保镖”,再加上品类的改良,周祖彪的冬草莓品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冬春天节,“敞”棚室
冬天和春天为棚室冬草莓的成熟、采收期,由于棚室内温度比较高,空气湿度大,不仅容易加强病害的发病率,也会影响到用药的成效。怎么办?
首先,周祖彪摸索出了草莓温度湿度的管理表:一般白天抑制在28-35摄氏度,最高不能超过35摄氏度;夜间温度12-15摄氏度,最低不能低于8摄氏度。此时,棚内湿度应抑制在85-95%。
而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抑制在20-25摄氏度,夜间5摄氏度以上,湿度抑制在60-70%。
其次,周祖彪在白天把每个棚室都敞开透气,下降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他介绍说,通风排湿成效最好的时间是晌午,因为这个时间段棚室内外湿度差大,湿气会很容易排出。如果选择其他的时段,那么必需要 保证温度高,尽可能地延长通风时间。如果在进行通风时温度下降得太快,那么就需要准时的停止通风,防止温度急速降低给草莓带来冷害。
这套土方法,在全区推广
“通过春、夏、秋、冬的几种杀菌杀虫土方法,我的棚室冬草莓产量大幅提升,达到2000多斤。”周祖彪说,自从他的棚室冬草莓实施了园艺杀菌杀虫物理防治和治疗法后,比以往相比,不仅节约了用药、人工等成本,还让亩产量提升了1/3,“这些无公害的草莓产品的价格,也比以往高出很多,客岁平均每斤售价就达30元。”
大足区农委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2015年,周祖彪自创的这套防治和治疗技术,还被大足区职业农民培训课程采纳,在全区进行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