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棉花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时间 : 07-26 投稿人 : 杉坤 点击 :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为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目宿世界上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和苏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棉花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吧!

棉花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 农作物种植

棉花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棉花栽培最早形成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栽培对策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但是在中原地区,起初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由于非洲棉和亚洲棉质量不佳、产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现在我国栽培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异。

棉花传入我国有哪些渠道?

棉花传入我国一般认为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期间,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渠道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期间。第三条渠道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期间。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棉花有哪些品系分类?

1、粗绒棉:粗绒棉也叫亚洲棉,原产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而不适合机器纺织,已趋舍弃。

2、长绒棉:长绒棉也叫海岛棉,原产南美洲,纤维长,强度高,适合于纺高支纱,品质优异。

3、细绒棉:细绒棉也叫陆地棉,原产中美洲,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可纺中支纱。

上一篇:绿豆汤的功效 下一篇:黑豆泡醋的功效

相关文章

  • 怎样避免优良棉种死苗
    怎样避免优良棉种死苗

    所谓包衣棉种,就是将优良棉种经过稀硫酸脱除短绒后,再用含有杀菌药物及调节剂配成的种衣剂包裹的产品。据我们常年在棉区的一些农户中调查,有些棉苗的确也出现了死苗的现象,其中多为立枯病死苗,兼有其它病害及管理失误生理死苗。主要原因就是良种没有很好地应用良法配套,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一是棉花在营养钵苗床播种...

    586 棉花 农产品常识 棉花选种育苗
  • 种植玉米哪些措施可以增产?
    种植玉米哪些措施可以增产?

    玉米增产措施1、去叶:在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用刀片把第1片叶以上的植株全部割去,并把第1片叶也用手摘除。因这时玉米苗的生长点还在土表以下,所以去叶后第二天,植株就会长出新叶。摘叶后的玉米比不去叶的茎秆粗、稳长、秃尖减少,可增产30%。2、折尖:在玉米全田抽丝中后期,在没有结棒抽丝的植株上部第2片与第...

    1974 玉米 农作物种植类别 玉米种植技术
  • 黑米稻栽培技术
    黑米稻栽培技术

    (1)适时早播:由于黑米稻是感温型品种,要求在3月10~15日播种,这样可延长其生育期,并提前在7月下旬的高温来临之前抽穗扬花授粉,以利于提高产量和米质。(2)旱育多蘖壮秧:在大田周围选一丘(块)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田或旱地进行薄膜覆盖旱育秧,适当稀播,每亩秧田播4.5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为...

    1974 黑米 农业项目 黑米种植技术
  • 大庆庆园路有人马路上面晾晒红小豆
    大庆庆园路有人马路上面晾晒红小豆

    21日12时许,大庆至林甸的庆园路上,有人晾晒红小豆占掉半边路。记者看到,整个一侧约1000米长的道路被人晾晒红小豆,现场还有人在翻晒据晾晒者讲,他们是附近居民,红小豆刚收下来,放在路上晾晒能铺开,干得快。与此处晾晒路段间隔约2000米远的地方,还有几户人家在路上晾晒红小豆,占据的是道路中间位置。整...

    763 种植技术 红小豆 红小豆行业资讯
  • 芝麻种植技术之合理追肥技术
    芝麻种植技术之合理追肥技术

    芝麻种植技术之苗期合理追肥技术由于底施氮肥过多容易使幼苗旺长,形成高脚苗,因此芝麻苗期一般只用部分氮肥作底肥。群众有“看苗追肥”的说法。在苗势很差或幼苗大小相差较大时,可先少量追施提苗肥,以稀释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效果较好。因为此时芝麻根系较浅,施肥时应尽量浅施。芝麻种植技术之...

    602 农作物种植技术 芝麻 芝麻种植技术
  • 我国培育出14个抗棉花“癌症”新品种
    我国培育出14个抗棉花“癌症”新品种

    这是9月1日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新疆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新疆棉花抗病、高产示范现场展示会”上了解到的。新品种抗病性好增产增收深受棉农喜欢中国是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最重地区,常年产量损失15%以上,年直...

    276 棉花 农作物种植教程 棉花行业资讯
  • 豌豆种植施生物菌肥作基肥效果好
    豌豆种植施生物菌肥作基肥效果好

    豌豆是豆科作物,根部会产生根瘤菌,起固氮作用,如果在种豌豆时用生物菌肥作基肥,每亩用复合生物菌肥3~5公斤,或生物有机肥(含有生物菌的有机肥)15~20公斤,在种下豌豆种子后,均匀撒施在豌豆种子周围的土壤中,盖土将豌豆种子和生物菌肥覆盖住即可。豌豆生根早而多,根系发达,能够很快形成数量多质量好的根瘤...

    1804 豌豆 农作物分类 豌豆选种育苗
  • 蓝亚麻种子的种植管理技术
    蓝亚麻种子的种植管理技术

    蓝亚麻种子种植土壤:草本花卉对土壤的要求相对不高,有些草本花卉几乎不择土壤。通常种植草本花卉的土壤要求疏松肥沃,保水性和透水性好,团粒结构优良,而腐殖质含量高。使用配方土壤效果会更好,配方土壤一般采用田园土加腐殖土、草碳土和腐熟厩肥。这种混合配方土疏松透气,保水保温,而且肥沃,非常适合草花的种植。种...

    609 亚麻 农产品科普 亚麻选种育苗
  • 豌豆种植技术之霜霉病的防治
    豌豆种植技术之霜霉病的防治

    ⑴豌豆种植技术之霜霉病的发生特点: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褪色斑,菌丛孢子层生长于叶背或叶面,一般叶背多于叶面,白色至淡紫色。嫩梢受害较多,叶背面的淡紫色霉层最后布满全叶,致叶片枯黄而死。⑵豌豆种植技术之霜霉病的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从无病地留种。②与非豆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并按坚...

    506 豌豆 豌豆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
  • 红米种植技术之壮秧剂的应用
    红米种植技术之壮秧剂的应用

    一、红米旱地肥床育秧:在施足有机肥培肥秧床的基础上,用壮秧剂 1.25千克 ,加5― 10千克 过筛干细土充分混匀后,均匀撒施于10―15?O的秧床上,反复耙匀于2― 3cm 的土层内,整平床面,浇足底水后播种、覆土、盖膜。二、红米塑盘育秧:用壮秧剂 1.25千克 加入200― 250千克 过筛的营...

    2118 农作物种植技术 红米 红米种植技术
  • 高温天气水稻田间勤管理
    高温天气水稻田间勤管理

    目前,江南和华南大部早稻处于抽穗扬花至灌浆乳熟阶段;江南晚稻处于播种育秧阶段。当日最高气温≥35℃或日平均气温≥30℃,持续3天以上时,易导致早稻开花授粉不良、灌浆期缩短,成熟期提前,影响产量和品质;导致晚稻秧苗生长过快,不利形成壮苗。此外,晴热天气易使水果和蔬菜遭受“日灼&...

    2416 水稻 农村创业知识 水稻种植技术
  • 大豆常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大豆常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1.豆天蛾 以幼虫(俗称豆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者将豆株吃成光杆,不能结荚,影响产量。为害盛期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初孵化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叶背,1~2龄为害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4龄食量大增并转株为害,是药剂防治的适期;5龄是暴食阶段,约占幼虫...

    866 大豆 农作物种植教学 大豆病害防治
  • 黄三角盐碱地“功能红高粱”丰产
    黄三角盐碱地“功能红高粱”丰产

    山东省利津县汀罗镇一望无垠的红高粱映红了半边天。8月25日,首届黄河三角洲高粱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暨现场观摩会”在利津县召开,来自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高粱科研、生产、加工、利用等领域的从业人员走进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00亩高粱种植示范区,观摩全国各地选育的37个高粱优质品种的长...

    1286 高粱 农作物有哪些 高粱行业资讯
  • 红薯种植技术之抑制红薯藤叶徒长
    红薯种植技术之抑制红薯藤叶徒长

    一、红薯种植技术之抑制红薯藤叶徒长之打顶第1次在主藤长到40厘米时,摘去主藤生长点;第2次在分枝长到30厘米时,摘去分枝的生长点。这样,分枝增多,茎叶茂盛,光合作用增强,缩短了根、茎、叶之间输送养分的距离,从而促进块茎膨大。二、红薯种植技术之抑制红薯藤叶徒长之提藤当藤叶出现旺长时,自地面提起,再放置...

    1626 红薯 种植常识 红薯种植技术
  • 红薯后期管理要点
    红薯后期管理要点

    处暑到红薯收获这段时间称为红薯生长后期,这一阶段气温开始下降,雨量减少,昼夜温差大,红薯的生长中心转向薯块膨大,地上部分茎叶生长缓慢,直至停止,叶色由绿转淡,颜色由深逐渐变浅,呈衰退态势,而薯块的膨大速度加快,故又称薯块迅速膨大阶段。这一阶段薯块增重占全重的60%~70%,是红薯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

    2770 红薯 农村创业项目 红薯种植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