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贴茬播种是指在小麦收获之后,不通过耕地、整地,直接在麦茬地上播种夏玉米。采用贴茬播种技术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利于机械化作业,并可减少夏玉米"芽涝"为害出现的概率,是实现夏玉米增产的关键方法之一。玉米贴茬播种技术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墒
夏玉米多采用早熟品类,生育期短,夏收夏种农时紧张,要争分夺秒,抢时抢墒早播。所以直播的夏玉米,为了争取时间,一是在有水浇条件的地方造墒播种,结合前茬小麦浇好麦黄水(或灌浆水),为播种玉米蓄好底墒;二是在无水浇条件的地区抢墒播种,一旦在适播期内下雨,就要抓紧时间,集中力量抢种。
二、选种与种子处理
1、选种:包括选择品类和种子精选两个别内容。为 保证玉米高产稳产,要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高产杂交品类,如郑单958、农大108、鲁单981、莱农14等。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筛选,除去霉坏、破坏、受病虫害的种子。种子的质量要符合标准要求:种子纯度≥98﹪,净度 ≥98﹪,含水量≤13﹪,要做好种子的发芽试验,一般发芽率应达到90﹪以上。
2、晒种:能够增强种子生活力和发芽能力,提升出苗率13﹪~ 28﹪,提前出苗1~2天。一般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土场上,间断晒2~3天,并小心翻动。使之受热匀称。
3、包衣与拌种:用种衣剂包衣。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以及缓释剂等加工成的药、肥复合型产品,既能防治和治疗病虫,又能促使玉米成长,在生产上应尽快普及和使用。生产中禁止利用高毒高残留的杀虫种衣剂,应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为防治和治疗病虫为害,可用种子量1﹪的辛硫磷加水10倍拌种防治和治疗地下害虫,也可用种子量0.4﹪的粉锈宁加水25倍拌种,防治和治疗黑穗病。
三、播期与合理密植
1、播期:“春争日,夏争时”、“夏播无早,越早越好”,这是农民群众描述夏玉米播种时间的一句顺口溜。夏季播种玉米是在小麦收获后进行,最大的缺点就是玉米的成长期短,不能栽培生育期长的高产品系。采用贴茬技术播种的玉米,因为减少了作业环节,节省了农时,较传统栽培方式能够提前播种1~2天,因此能够延长玉米的生育期,使玉米幼芽在雨季来临之前,充分成长,增强抗涝能力,减轻和防止玉米"芽涝"的为害,有利于玉米的后期成长,并能够满意玉米成长对积温的要求,使玉米后期的子粒灌浆和成熟得更好。
2、合理密植:玉米根、茎、叶和种子的产生,90﹪是来自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物,只有10﹪的物质来自作物根系汲取的营养物质。因此应按照不一样品系、土壤肥力条件及差别的栽培方式肯定合理的栽培密度,使玉米的群体和个体矛盾趋于统一,最大限度地提升玉米对光能的应用率,使构成产量的穗数、粒数和粒重的乘积达到最大,进而达到高产的目的。一般叶子倾斜向上的紧凑型品系,透光性好,在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块,以每亩不低于5000株为宜,晚熟品类由于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单株生产力高,要恰当低一点。
四、秸杆换田覆盖
普通小麦收割机在作业后常常将麦秸成垄或成堆堆放,既严重影响夏玉米播种作业,又影响出苗和小苗成长。因此,在播种玉米之前,应将成垄或成堆的麦秸挑开、散匀。有条件的可选用带有秸秆切碎和抛撒装置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小麦收割作业,在完成小麦收获的同时进行秸杆换田。
秸杆换田除了具有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蓄水保商能力的优越性外,还具有加强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及控制病、虫、害的作用。秸杆直接换田还能够革新土壤物理性状,加强土壤微生物运动,促使土壤营养物质分解,是培肥地力的有用渠道。需要堤防的是,秸杆换田后,由于秸杆分解需要汲取一定的氮,如不加强氮肥的利用数量,可能会发生与玉米幼芽争肥、争水的征象,影响玉米成长,因此应按照地力和秸杆量的大小加强氮肥的用量。
五、玉米贴茬播种
1、播种作业:在完成小麦收获和秸杆覆盖后,就能够直接用专门的玉米贴茬播种机在大田中进行播种作业了。由于大量小麦秸杆覆盖地面,进行机械播种时容易堵塞播种机影响作业成效,因此务必应用专门的排堵和防缠绕性能良好的玉米贴茬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盖土和镇压作业。
2、工艺质量要求:(1)播种量一般为1.5~2.5kg∕亩,上限误差≤0.5﹪,下限误差≤0.3﹪;播种深度一般抑制在30~50毫米,沙土和干旱地块恰当加强10~20毫米;施肥深度一般为80~100毫米,即在种子下方40~50毫米。(2)种子机械破碎率≤0.5﹪,播种深度合格率≥75﹪。(3)机具升降要一致,地头、起始、结束播种部位整齐,机具行走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