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棚室黄瓜面积的不时扩展,某些大田条件下的次要病害,在呵护地条件下则上升为重要病害,菜农常常由于误诊,延误防治和治疗而酿成经济损失,如黄瓜霜霉病(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病害)田间症状非常相似,生产上难以分辨,往往酿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看重对“两病”的防治和治疗。现将两病的不同及综合防治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两病的不一样
二、两病的发病条件 1.黄瓜霜霉病 病菌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湿度为83%以上,这个条件也正符合黄瓜生育的条件,所以极容易发病。特别是棚室种植,相对封闭,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高,植株上易凝结水滴,产生水膜,为喜湿性黄瓜霜霉病的出现、扩展和为害供给了条件,在温度适宜的状况下,病菌2h即完成侵入导致发病。4h就可形成黑色霉层,布满整个叶子,尤其是温度湿度抑制不佳,放风不妥,或傍晚浇水,对病菌侵入特别有利。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致死温度49-50摄氏度(10min)。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经过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渠道传播。如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侵害子叶。在子叶反面病斑上出现乳白色菌脓,经过风雨及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害。
三、综合防治和治疗两病 1.选用优异的抗病品系 可选用津春4号、津研2号、6号及津早3号、黑油条等黄瓜品系,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产量高、质量优。 2.增加种植管理 一是选留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播前用50摄氏度恒温水浸种20min,再催芽播种。二是采用养分钵育苗,前期以增温为主,按照气候变化,抑制好苗床温度湿度,移栽前增加低温炼苗,增强抗病力。三是与非瓜类蔬菜实行轮做,可大大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四是定时摘除褪色的底叶、老叶,后期准时打顶,减少营养物质损耗。 3.叶面喷肥 小心生态防治和治疗,下降棚室湿度,适量喷洒微量元素和植物成长素及各种肥料,每7-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可显著增强黄瓜自身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和治疗 防治和治疗霜霉病常用的药剂有: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9%安克锰锌交替利用,成效较好。防治和治疗细菌性角斑病常用药剂有:DT杀菌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利用,每隔4-5天喷1次,连喷3-4次。
四、在用药剂防治和治疗过程中应堤防以下几点 1.喷药最好选择晴天进行,打药前先通风,待叶面水滴风干后再喷雾。 2.喷雾时应做到既不漏喷也不重喷。 3.喷雾时一定要从瓜秧的下部往上喷,重点喷打叶子的反面。 4.喷雾时.要恰当加入展着剂,如害立平、高脂膜等,以提升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