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株红高粱“火”了黑土地
黑龙江北部气温较低,常年风沙、干旱,农民传统栽培麦豆产量和效益都很难提高。如今经过栽培结构调解,这里种上了抗旱耐瘠薄的酒用高粱,高粱成长后期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征,反而为高出酒率奠定了基础。在高粱产业带动下,沉寂的黑土地再现勃勃生机,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记者刘伟林一到收获时节,东北黑土地就披上盛装,展示着累累硕果。在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的国家酒用高粱生产基地,沉甸甸的高粱穗染红了黑土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中国酒芳香的机要“中国粮”品系不时改善
高粱具有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更适于在干旱、半干旱、盐碱地区和中低产田栽培,比较效益很高。而且在我国是白酒酿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原料,更是酿造高端白酒不可缺少的原料。由于高粱籽粒中含有单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酚类化合物,产生特殊的香气。所以用高粱造成的酒口味甘冽浓郁、香味醇厚,久贮后品质更佳,远胜于另外原料。
在国家当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支持下,黑龙江农科院高粱研究团队在多年的品类选育过程中,从追求以产量为主的数量型向加倍注重公用品质的效益型转变,育成了龙杂17号、龙杂18号、龙杂19号、龙杂20号等一系列适宜黑龙江省早熟地区栽培的高粱新品系。其中,龙杂17号、龙杂18号、龙杂19号属于传统紧穗型,由于生育期早、株高矮、耐密植、抗倒伏等特点而成为适宜区机械化种植酿造高粱的主栽品系,在栽培业结构调解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黑龙江农科院育种所所长焦少杰告诉记者,黑龙江高粱成长后期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征,有利于淀粉的合成和积累,高淀粉为高出酒率奠定了基础。酿造公用高粱籽粒中含有1%~2%的单宁,在发酵过程中发生高粱酒特殊的多酚类芳香化合物,这就是中式白酒芳香的机要。
由于我国对酿酒公用高粱品类认识的不时增强和公用品系品质的不时改善,目前国产酿酒公用高粱仍是优质高端白酒的首选原料。焦少杰说:“纵然近几年国外高粱大量进口,但在酿酒原料市场,我们仍坚守着中国粮酿中国酒。”
酿酒高粱供不应求中低产田有了好效益
黑龙江高粱栽培区域多年来一向集中在北纬45度到49度之间,由于常年风沙、干旱,土壤肥力较低,又多盐碱地,让高粱的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特征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中低产田也能得到较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根据“转方式、调结构”要求,黑龙江北部传统麦豆产区从2011年起开始零星栽培高粱,到2013年发生小规模。生产的高粱基本都被白酒企业购买,而且供不应求。2017年,九三管理局尖山农场栽培了95亩龙杂19,由于效益高,今年发展栽培到3.3万亩。对于品系体现,尖山农场负责人很满足:“这个品类在我们这里体现得相当很好,明年还种它。”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对此评价也很高:“第一次看到高粱这么好的长势,这充分呈现了高粱生产从品系到技术的变革,将带动高粱产业向新的偏向扩大。”
与紧穗型不一样,龙杂20是黑龙江农科院最新选育出的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散穗高粱品系,但是作为“龙杂”家族的一员,有一个共同特征:颜值高,产量高。“平均一株是1194个粒,如果按高粱千粒重25克来计算,每公顷40万株,产量可达到10吨。”尖山农场副总经理吕彦学算起账来,“按田间机械收获损失最高值10%计算,每公顷还能够达到9吨,这个产量相当高了。”
刁现民告诉记者,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十年来,谷子和高粱均在适应机械生产的品系选育上取得了主要突破,中矮秆谷子高粱品系实现了基本普及和换代,为产业化生产供给了支撑。
扩展订单栽培镰刀弯调结构有了突破口
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位于镰刀弯地区,为加速推进农业提供侧结构性改革,他们把扩展酒用高粱作为结构调解的突破口。经过跑市场、抓订单,2016年落实订单栽培酒用高粱6万亩,2017年订单栽培面积达11.8万亩,扩展成为国内聚集扩展面积最大、栽培规模水平最高的酒用高粱栽培基地。2018年,九三管理局酒用高粱栽培面积扩大到27万亩,占黑河区域的80%,占全省高粱栽培面积的25%。高粱基地所有实现了订单栽培和绿色有机栽培,保底回收价格每斤0.9元,可选用的优质品类已经到达十几个。
今年,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有限公司以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为目标,积极与市场对接,缭绕“专品系栽培”这篇文章,打造了全局最大的优质酒用高粱生产基地,订单栽培面积8.3万亩,比客岁增长了10倍,占全局高粱总面积的42%。
鹤山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勇忠告诉记者:“年初,公司已经与河套酒业、宜宾北大荒电子商务和宏维农业物产等企业签订回收订单。栽培的品系为龙杂19,是专门用于酿酒的优质高粱品系,单宁含量高达1.41%,高于普通品类3倍,十分受酿酒企业欢迎。为了保证高粱的品质和综合产能,管理区综合运用了优质高产良种、科学种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控和健身防病等集成技术10项,实现了农机农艺相统一。”经过订单栽培,公司实现了未产先销,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更好。高粱栽培成本抑制在每亩696.4元,估计亩产1020斤,每亩效益比种玉米高60元。全场8.3万亩高粱可实现效益2520万元。
九三管理局农业局局长邹长士介绍,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九三管理局积极与知名酒企对接,依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和科研育种机构,充分发挥垦区机械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优势,以降本增效为核心,以绿色优质高效扩展为目标,保持做到市场订单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品类公用化、营销品牌化,逐步提升高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前来参观考察、洽谈订单生产的白酒企业和贸易商越来越多。在不时提升栽培水平的基础上,九三管理局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经过各农场成立的粮贸公司把闲置的烘干仓储设备应用起来,为销区储备、代储原粮,为将来实现全年均衡供货供给效劳。目前,九三管理局打造的“酒粮基地、红粱之都”已初具规模。
下一步,九三管理局将继续优化栽培结构。以“调玉、稳豆、扩经杂、提品质、突绿色、增效益”为原则,恰当调解玉米面积,稳定大豆面积,加强高粱、芸豆等杂粮及甜玉米、中草药等高效作物订单栽培面积,支持苜蓿、燕麦等饲草栽培,促使粮经饲三元栽培结构和谐扩展。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