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原料,在我国中医药行业中有着重要影响,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人参的食药两用中药材大品种,并且有着“金不换”的美誉。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在国内田七主产地的云南,田七价格却持续出现了“过山车”般暴涨暴跌,市场供求严重失衡,至今产业仍处于低迷状态。同时,零售市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也集聚着产业信任危机爆发的风险。
洞悉层层困境,究竟是什么推动了田七价格遭遇“过山车”?相关各方应该如何扭转当下的市场颓势,农户们又该如何保障收益呢?
尽管外界有人把近来影响田七消费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归结于农药残留问题的曝光,但深层诱导因素远非如此。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杜英杰认为,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处理技术有待完善的情况下,从种植源头抓起是最原始也是最可控的方式。
例如,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田七种植仍以小散户为主,小农意识浓重,有机种植不规范,且相关的田七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聚程度低,极大地影响了文山州田七产业的整体发展。
“田七是云南的优势资源,全国95%的田七药材产自云南,云南田七产业上中游产值在全国占比很高,但下游产值占比不到两成,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田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金明告诉记者。
据了解,长期以来,云南田七多作为农副产品、药材原料而存在,中下游产业未形成规模和优势。据2012年全国田七产业数据统计,全国田七产值749亿元,云南田七产业占234亿元,占全国规模的31%。其中种植贸易159亿元,工业只有75亿元,仅占全国田七工业的一成。
国家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中心主任李大宁认为,田七产业“多小散乱”,土地资源与产业发展需求矛盾突出。同时,工业基础薄弱,附加值不高,产业层次低也使文山田七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文山田七产业协会会长、云南田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立品表示,当前田七产业危机是由田七供求严重失衡造成的,但其本质是田七产业在市场监管、政策聚合、科技创新、品牌战略、营销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整个产业仍处于传统、盲从、分散、无序发展的落后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