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坠草为景天科景天属小型多肉植物,原产于墨西哥,性喜温暖,不耐寒。喜光照,有较强的耐旱性。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其叶子肉质,呈长椭圆形,约1厘米长,互生。花黄色,星形。在秋冬天节或强光照下,叶子一些或所有转为鲜红色。叶尖处略呈透明状,此时叶子红绿相间,色泽明艳,如虹如玉,故又名虹之玉。
种植要点:耳坠草喜温暖及昼夜温差显著的环境。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10摄氏度至28摄氏度之间均可良好成长。秋冬天节气温下降,光照增强,肉质叶子逐渐变成红色,因此种植过程中人为降温可提升观赏价值。冬天室温不宜低于5摄氏度。耳坠草喜光,整个成长期应使之充分见光。但夏天曝晒会酿成叶子日灼,可恰当遮光或半日晒,晌午应防止烈日直射。耳坠草成长缓慢,耐干旱,因此不宜大肥大水,应见干浇水且浇透,而冬天室温较低时则要减少浇水量和次数。一般一个月施一次有机液肥。夏天堤防坚持通风良好。耳坠草成长较慢,一般种植3年后株形开始散乱,因此应提前进行修剪。
耳坠草的养殖很简单,通常采取扦插法,茎插、叶插均可。茎插可应用修剪下来的枝条,截生长5厘米的茎段,最好在阴凉处晾晒3天至5天,待切口处稍干后再插于苗床内。叶插养殖是从茎上取下完整叶子(小心不要损害叶子),摆放3天后再扦插。此法养殖系数大,适于大量养殖,但成型较慢。
病害防治和治疗:耳坠草病害较少,偶尔会形成叶斑病和茎腐病。叶斑病重要是由于通风不良且空气湿度较大导致的。能够利用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和治疗。改善通风情况是预防叶斑病的关键。茎腐病多是由于冬天环境过于潮湿引发的。应剪取植株上部健康茎段进行养殖,同时防止冬天过量过频浇水,坚持盆土稍微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