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桩贮藏。每平方米可着地散堆750千克,四周用板条箱、箩筐或木板围好,高约1.5米,当中放进若干竹制通气筒通风散热。此法适用于短期贮藏和气温较低时秋马铃薯的贮藏。
埋藏。马铃薯怕热、怕冷、怕受伤,挖出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处停放20天左右,待表皮干燥后再进行埋藏。一般挖宽1.2米、深1.5-2.0米的坑,长度不限,底部垫层干沙,将马铃薯覆盖5-10厘米干沙。埋三层,表面盖上稻草,再盖厚20厘米的土。沟内每隔1米左右摆放一个用秸秆编织的气筒通风透气,通气筒高出地表40-50厘米。严冬天节加强覆土厚度,并用草席帘等将通气筒封闭堵塞,防雨雪浸入。
窖藏。选地势高、干燥、土质坚实、背风向阳的地方建窖。若是旧窖,要先晾窖7-8天以下降窖内温度,入窖前2天,把窖打扫干净,把窖壁、窖底的旧土刮掉3-5厘米厚,并进行消毒灭菌。一般每窖可贮藏3000-3500千克,但堤防不能装得太满,以装到窖内容积的一半为宜,最多不超过2/3。窖藏马铃薯薯堆表面易产生出汗征象,可于严寒季节在薯堆表面堆放草苫。
窖藏马铃薯入窖后,一般不倒动,窖藏期窖温最好为3摄氏度,高于3摄氏度薯块易发芽。当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要把窖口盖好,避免冻伤薯块。并增加通风管理,窖内不能太潮湿,以相对湿度90%左右为宜,开春后采用夜间放风、白天封窖的措施延迟发芽时间,贮藏过程中应准时剔除窖内的腐烂薯块。此法可贮至翌年3月中旬。
萘乙酸甲酯处理贮藏。将98%的纯萘乙酸甲酯15克,溶解在30克丙酮或酒精中,再缓缓拌入预先备好的1-1.25克干细泥中,尽快充分拌匀后装入纱布或粗布袋中。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物匀称地撒在500千克薯块上,小心药物要现配现用,撒药匀称。将处理后的马铃薯进行散堆或装箱堆桩,并在四壁遮盖1-2层旧报纸或牛皮纸。一般状况下,药物剂量越大,控制发芽的时间越长。药物处理的时间,一般在收获后的2个月左右进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