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季节叶芥不耐炎热和严寒,适宜于冷凉湿润气候条件下种植。南北各地均以秋播为主。长江流域早播可在9月上旬,晚播可到9月下旬,收获期在当年12月前后;延至10月播种,一般要待翌年2~4月收获。以小苗采收供食的叶芥在暖和地区如广东可周年播种。华北地区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春天种植宜选用不易抽薹的品类,在冷床内育苗,终霜后订植。秋天播种期提早,苗期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下,其成长速度及成长量加强,根群发育较好,产量可提升。但秋天早播,因温度尚高,且较干燥,蚜虫为害较重,易传感病毒病,故对耐病性较强的品系可恰当早播,而易染病的品类则恰当晚播。
(二)播种及育苗叶芥菜多行育苗移栽,但对以小植株供食的品系常行直播。苗床宜选离蔬菜基地较远,特别是离十字花科蔬菜较远的地方,以减轻蚜虫传播病毒病。土壤宜选保水保肥好的壤土,沙土升温快,失水快,不符合叶芥菜喜稳定湿润土壤的要求,且易引起病毒病的出现。苗床土耕翻后,应充分暴晒,每公顷施堆肥45000kg及磷肥、草木灰等为底肥,使土壤疏松,养份丰富,以利于新苗成长。播前耙平,做宽1.3米、高15厘米的畦,浇足底水。每公顷播种量7.5公斤。早秋播种由于气候炎热或有阵雨,影响出苗和幼芽成长,播种量可恰当加强;晚播者由于气候柔和,成苗率高,可恰当减量。每公顷苗床地所育秧苗约供15~20公顷地栽植。播后覆细土,厚约0.5厘米。早播者宜盖草保湿,并防止雨水板结土壤,妨碍出苗。开始出苗时必需准时除去覆盖物。发生第一片真叶时行第1次减苗,2~3片真叶时第2次剪苗,苗距约15厘米,并施稀薄液肥。苗期应特别小心彻底防蚜,以减轻病毒病。
(三)整地及订植叶芥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各类土壤均可种植,但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或地区种植,以选择保水保肥、湿润的壤土为好。沙土保水保肥不佳,容易升温,易出现病毒病,且植株成长不良。订植的行、株距因品类而异。一般早熟种、植株开展度较小者为行距33~40厘米,株距25~33厘米;中、晚熟种、植株开展度较大者为行距40~46厘米,株距25~33厘米。雪里蕻一般行株距为25~33厘米。叶芥菜订植后发根缓慢。订植后成活快慢与幼芽是否健壮与订植技术有关,订植时.要尽可能少伤根,不使根扭曲、悬空,必需使根系在土层中紧锁以利成长。订植后准时浇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长江流域秋冬阴雨天气较多,一般不行灌溉,还要小心排水。华北地区应经常灌溉,坚持土壤湿润,一般每5~7天灌水1次。叶芥菜以叶部供食,施肥应以氮肥为主,但也应恰当配合磷、钾肥,以增进抗病力,加强产量,特别对以肥大中肋及叶柄为重要产品的叶芥菜更应施用磷、钾肥。一般除底肥每公顷施堆肥15000kg、过磷酸钙300~450公斤、草木灰1500~2250公斤外,成长期中还应追肥3~4次。从订植成活后开始至产品器官肥大前施2~3次,由淡至浓,约需畜粪60000公斤,尿素300~450公斤。施肥前进行中耕锄草。早秋种植的叶芥菜,因前期气温较高,成长快,要准时追肥,特别对早熟品类早期不能脱肥。寒冷地区冬天不宜施肥,否则易受冻害,晚熟品类于春暖后应准时施肥灌水,以免提早抽薹。采收前停止追肥灌水,以免产品含水量太高。
(五)采收留种1.采收长江流域早秋播种的叶芥菜,一般在12月前后采收,秋播、晚秋播的晚熟种在2~4月采收。采收的适时应适合于鲜食或加工的要求。以幼小植株供鲜食者,约在播后30~60天采收;以成熟产品供食者,应在充分肥大成熟后采收。加工的叶芥菜依加工菜的种类区别而有其采收标准,如贵州盐酸菜的原料大叶芥,于短缩茎、花薹肥大、粗壮、脆嫩和叶柄充分肥大时采收;四川宜宾芽菜的原料小叶芥,于叶柄和中肋充分肥大而花薹未抽出前采收;南充冬菜的原料大叶芥,应在短缩茎高7~16厘米,花薹尚未抽出前采收;结球芥在叶球充分紧实时采收;雪里蕻以幼嫩植株供食者在订植后40天采收;春天收获的雪里蕻在开始抽薹、分蘖高15厘米左右采收。有些叶柄较窄的叶芥菜实行剥叶采收,当有5~6片叶充分长大,叶缘发黄时开始剥叶,每次2~3片。2.留种叶芥菜用晚秋播的留种,按品类特性特征选留种株,宜在原地留种,若经移栽则减少种子产量。结球芥选留种株的标准是:外叶较短,叶柄及中肋扁而宽,叶球紧实肥大,外面的球叶达叶球中心,抽薹迟。为了使花薹顺利抽出,应在晴天下午将叶球的外叶切去个别,也可在叶球上划“十”字,但均应小心不能伤及主茎。抽薹前施1次完全肥料。3~4月开花,5月种子成熟,每株可收种子50~100克。叶芥不易与甘蓝或白菜串花杂交,但易与芥菜的各变异或叶芥的另外品系杂交,留种时应小心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