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是当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为提升产量和品质,农民追施化学肥料的次数和种类日益加强,其中叶面喷肥由于用肥量小、见效快,已经成为农民,特别是果农和菜农经常采用的技术方法。
另一方面,农民也要经常喷洒农药,以抑制病虫害。很多人尝试将药、肥混在一起,一起喷施,其目的是节省劳力,提升工效。比如在北方小麦穗期普遍推广的“一喷三防”技术就是将三唑酮(或烯唑醇)、吡虫磷(或啶虫脒)和磷酸二氢钾混在一起,一次喷雾。它既能防治和治疗小麦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又可减轻倒伏、干热风的危害,达到了既省工、又增产增收的良好成效。“一喷三防”技术之所以值得确定和推广,首先是时机适当。因为小麦穗期恰好是防治和治疗“两病一虫”和补施穗肥、加强千粒重的关键期间,需要药肥混用。如果换在别的期间,没有针对性的混配就可能成为一种浪费。就科学利用农药而言,以用清水配置药液最能保证药效。
混用的关键又在于杀菌剂、杀虫剂之间以及药、肥之间不能出现化学反应,不影响药、肥的物理性状,如可溶性、悬浮性、乳化性等等,也不能影响各自的功效。当然,不起化学反应也就不会加强药剂对人畜、植物的毒害和药肥料的分解。从坚持药效的角度看,我们已经知道个别药剂不能和碱性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用,比如氟虫脲、灭幼脲、啶虫脒、三唑锡等杀虫剂和代森锰锌、三乙磷酸铝、恶霜灵、甲霜灵、三唑酮、烯唑醇、异菌脲、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南宁霉素等杀菌剂。推理,它们也不能和碳铵、草木灰、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硼砂和钼酸铵等碱性或弱碱性化肥混用。
个别植物成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矮壮素、乙烯利等也不能和碱性农药或肥料混用,否则就会分解无效。锄草剂如果用于土壤处理,在多数状况下是安全的特别是各自先和细潮土(或水)混在一起后在利用前再混合的做法。但如果用于茎叶处理,就要十分慎重,单独利用时,剂量稍大或喷施不匀称都可能招致药害,所以一般不要和肥料一起混用。如果混用,也要先将锄草剂配成母液,肥料也要先用水溶化后再与母液混在一起,并且要现喷现配。
生物农药不能和化学肥料或杀菌药剂混在一起,因为化肥和杀菌剂可能杀死其中的有益微生物,下降防效。其它还要小心个别药剂对混用的特殊规定,如一种称之为氯溴异氰尿酸的杀菌剂,它可以兼治真菌、细菌以至病毒病害,是难得的好药,但也有“不宜与其他农药混用”的规定,推理,也不宜与化肥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