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在各地棚菜区发现由于一些菜农种植管理对策不妥,越冬茬黄瓜订植后植株疯长的征象很普遍,如果不采取正确的管理办法,将会对产量酿成更大影响。
一、黄瓜植株疯长的体现
黄瓜植株体现为茎细,节间长,叶子大而薄,叶色淡,叶柄细长且与茎夹角偏小,株冠小而尖,秧旺瓜少。
二、酿成疯长的 因素
1、订植水没浇足。订植后第1水没浇足,大个别温室都补浇了第2水。这时,黄瓜的根瓜还没坐住,植株尚未由养分成长为主向生殖成长为主转变,早浇水,必然引起营养物质成长过旺,形成疯长。
2、通风降温不准时,大棚内温度偏高。订植缓苗后,没有准时进行通风降温,使得棚内温度太高,特别是夜间温度没有降下来,酿成植株疯长。
3、浇水后,没有准时中耕松土。浇水后,土壤湿度大,不准时中耕松土,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的呼吸,不利于根系下扎,从而影响了根系的发育。
三、植株疯长酿成的不利影响
1、根系发育不良:植株营养物质成长过旺,地上部与地下部成长不平衡,酿成株旺根小,根系浅,发育不成庞大的根群。
2、影响开花、坐瓜:植株养分成长过旺,会推迟开花、坐瓜,或茎细花弱,秆粗瓜少。
3、植株抗病、抗逆性下降:根浅易感病。由于疯长株根系浅,吸水、吸肥能力弱,植株茎叶干物质积累少,细胞溶液浓度低,植株外强内虚,下降了抗病、抗逆性。特别是温室疯长株的抗寒性显著降低。
4、植株易早衰,下降产量:由于植株前期疯长,养分成长过旺,必然影响生殖成长,影响产品的营养物质积累,酿成植株早衰,产量下降。
四、应采取的管理方法
1、订植水浇足而不过多:订植水没过小高畦就能够了。为什么目前生产中很多温室的订植水没浇足呢? 因素在于:一是有的没有采取小高畦种植;二是尽管采取了小高畦种植,但畦的高度不够。
2、浇水后,要散墒一段时间,再盖地膜:订植水浇后,一般过3~4天,待表土稍干时进行浅中耕,目的是除湿散墒,下降土壤湿度,减少板结,加强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根的呼吸和成长。一般状况下,7天左右能够盖地膜,比较粘重的土壤要等13~14天后再盖地膜。
3、浅中耕4~5遍:浇完订植水后,重要的管理方法就是进行浅中耕,要勤耕、细耕。中耕松土,一是能够割断土壤毛细管,防止土壤毛细管中的水分上升到表层,减少水分的大量蒸发,可下降棚内空气湿度;二是产生上干下湿的土壤环境,促根深扎;三是可提升土壤通透性,加强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成长;四是能够破板结,合裂缝,既可抑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量,又可保商保温防寒葆苗。总的来说,经过多次中耕,能够提升地温,增加土壤透气,坚持土壤水分,改善根系的成长环境,促根快速发育,避免寒根、沤根征象出现,达到根深秧壮、花芽大量分化、根瓜坐稳的目的。
4、下降夜间温度,拉大昼夜温差:黄瓜订植后的适宜成长温度在10摄氏度~30摄氏度,温度太高,呼吸作用加大,机体运行紊乱,酿成疯长,同时,会控制幼果成长,使产量降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较大的日夜温差比小温差抑制的植株成长旺盛,成长势强,前期产量明显提升。可采取四段式温度管理,上午是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的阶段,温度抑制在26摄氏度~30摄氏度为宜;下午光照减弱,为了与夜间温度衔接,温度抑制在20摄氏度~24摄氏度为宜;前三更为促使光合产物运送,温度抑制在15摄氏度~19摄氏度;后三更为控制呼吸,减少营养物质消耗,加强体内积累,温度抑制在10摄氏度~12摄氏度。
( 来源:山西农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