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采访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为什么同样的管理,长势却不一致。确实,就同一个棚室而言,栽培品系相同,管理上也是统一的,长势却有区别。对此,笔者想说,大棚中不一样的地方小环境区别,若总是管理一致的话,必然会引起植株长势不齐。那么,应该怎样差别对待呢?
一是前脸蔬菜需保温降湿。秋末冬初,外界气温跌至5摄氏度以下,大棚内夜间温度也紧接着下降,如番茄、黄瓜等蔬菜,已经开始经过下放保温被开始保温。有些菜农担心全放保温被后,大棚内温度太高,蔬菜会形成疯长状况,所以将保温被下放三分之二。但此时,前脸处蔬菜温度偏低,就会形成整体长势偏弱的状况。尤其是进入冬天后,棚室前脸处蔬菜会长时间处于低温高湿的环境,所以菜农应采取对策准时改善。如深挖棚室,前脸处覆盖薄膜,设置引流管等来下降湿度;同时,经过加设薄膜,或者棚外加盖草苫或保温被等提升温度,坚持前脸处蔬菜有一个相对适宜的成长环境。
二是落蔓调节植株高度。以黄瓜为例,属于一边成长一边结瓜的作物,成长期较长,需要多次落蔓操作。大棚下放保温后,棚内温度升高,若再配合浇水后棚内湿度大,黄瓜会成长较快,次日就会体现出显著的高矮差别。那么,菜农就应趁着落蔓操作时,恰当下放茎蔓高度,坚持整体高度一致,便于早先管理。
三是看风向调节风口关闭时间。风向的变化也预示天气的变化,如南风来临时,天气会转暖,所以需晚放风口,防止棚内夜间温度太高。相反,北风时,需提前关闭风口保温,防止夜间温度太低,尤其是早春拱棚蔬菜栽培时,应格外小心。
四是偏弱植株少喷控旺药。当前,夜间温度下降,但提前下放保温被后,会引起棚内夜间温度太高,尤其是上三更温度,蔬菜易形成疯长状况。为迅速调节植株长势,许多菜农会选择利用喷施控旺药剂。在此,笔者想说的是,喷施药剂时,能够经过行走速度调节差别植株的受药量。若植株长势偏弱,应加速行走速度,减少其受药量;反之,则能够坚持正常速度, 保证疯长植株匀称受药;而对于转弯处的植株,防止重复用药,形成控旺过度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