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莲 Sempervivum tectorum 景天科长生草属多肉植物,也称之为长生草、观音座莲、佛座莲。原产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山区,属于高山多肉植物。现在各地都很普及,是多肉植物中最常见的品类之一堪称普货之王。观音莲肉如其名,叶子连做状环生,如连做一般的外形,叶子扁平细长,前端急尖,叶缘有小绒毛,充分光照下,叶尖和叶缘发生非常漂亮咖啡色或紫红色。
养殖对策:观音莲常用分株养殖。一般于每年春夏气温较高时,将地下块茎分蘖成长茂密的植株沿块茎分离处支解,使每一一些具有2-3株,然后分别上盆栽培。分株时尽量少伤根,同时上盆后宜置于阴湿环境,坚持盆土经常湿润,并小心叶面喷雾,以利新植株恢复成长。也可于春天新芽抽长前将地下块茎挖出,将块茎切段分离,用草木灰或硫黄粉对伤口进行消毒防腐,稍晾干后用水苔包扎,或置于通气排水的疏松土壤中,使其长出不定根,抽长新芽。此间切忌基质过湿,以免块茎腐烂。该植物也可用播种养殖,但种子不易得到。
观音莲也可采用组培苗养殖。购苗后在种之前用1500倍至2000倍的百菌清作种苗消毒,配好药液后,将小苗的全株浸泡一下,进行消毒。栽培时间4~5月份为宜,温度应坚持20~25摄氏度以上对幼芽生长有利。种后每2至3天浇水一次,坚持土壤湿润。不要过多浇水、以免腐根烂茎。
种植管理:观音莲喜高温湿润的半阴环境,一般应在塑料棚室内,半阴阳的环境下栽培为宜。
土壤以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四合一土壤为适。(四合一土壤:一份土壤、一份细沙或珍球岩、一份有机肥,一份草炭土或椰糠)拌匀,即可栽种。 观音莲盆栽宜用疏松、排水通气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一般可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在一起作为基质。
4-9月为其成长旺盛期,此时.要求土壤湿润及空气湿度较高,要给予充盈的水分; 尤其夏天高温期,叶子水分蒸发量大,用水量更多,如缺水极易使叶子萎蔫,所以须经常向叶面喷水,同时坚持环境湿润,但务必防止盆中积水,否则会导致根系腐烂。秋季气温 低于15摄氏度,观音莲成长停滞而呈休眠状态,地上部叶子开始逐渐枯萎,此时须尽量减少浇水量,将其置于温暖、无凤的干燥地方,坚持盆土恰当干燥(只带微湿) 以利安全越冬;如果湿度大,温度低,块茎极易腐烂。
观音莲在整个成长期都要求在半阴条件下成长,如光照太强,容易使叶色暗淡,经至出现日灼;但光芒太弱也易导致疯长 ,植株成长纤细而易倒伏。
观音莲长至2~3片新叶时,可用有机肥水2∶10喷施。有条件最好用发酵过后的花生麸加少量复合肥,每月施一次,每次3~5克施放在盆边成效良好。在成长旺盛期可按照植株成长状况,每月施1-2次稀薄液肥,并增施磷钾肥,以利植株茎干直立,成长健壮,同时有利于地一块茎成长充实及冬天抗寒越冬。
观音莲在温度低于10摄氏度就退叶冬眠,所以应摆放于能坚持18摄氏度以上的温棚,才能安全越冬。在北方,冬眠的观音莲盆内土壤只稍湿润,温度不低于12摄氏度,不高于26摄氏度的室内或温棚,待第二年4月温度稳定在18摄氏度以上就能重新发芽,成长。
种后每月定期喷药,一般用50%百菌清或蓝粉配比成1500~2000倍液喷雾,每月喷3至4次,可有用防治和治疗褐斑病及腐烂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