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龙口市玉米套种期较往年有所推迟,玉米成长时期降水偏少,少数地块受干旱影响,玉米成长势减弱。目前全市玉米已进入营养物质成长和生殖成长并进阶段,此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促使雌穗分化,促大穗,后期重要是延长绿色叶子功能期,减少茎叶损害,保证正常授粉,促使灌浆成熟,争取粒多粒饱。针对当前苗情,提出管理技术意见如下:
一、科学运筹肥水
合理适期运筹肥水,既能使玉米高产稳产,又能提升水分应用率。攻穗肥水的时间一般在玉米的大口期,施肥量按玉米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一般亩追标准氮肥40~50千克(折尿素20~25千克)。粒期成长发育重要是开花授粉和籽粒建成(即灌浆期),是出现产量的关键期,遇旱浇水,遇涝排水,是保证灌浆期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达到粒多粒饱的关键办法。在施肥方面,穗期施肥充沛的地块可不施肥,前期施肥不足的或高产田可在抽雄开花期补施粒肥,结合浇水按施肥总量的10%补施。
二、防治和治疗病虫害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以玉米螟、蚜虫、大小斑病和青枯病为害较重。尤其是玉米螟每年都有出现,必需防治和治疗。一般虫株率达到10%时,可用1%辛硫磷颗粒剂,往玉米心叶内定量撒施,每株1克左右;蚜虫可用有机磷类农药1000倍液喷雾;对大小斑病、青枯病以预防为主,重要是增加田间中耕锄草,涝后排水,散湿、降温,坚持田间适宜小气候。
三、适时晚收
推迟玉米收获期,可延长灌浆时间,不加强任何成本投入,增产成效明显。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完熟期,此时果穗苞叶变白干枯,子粒灌浆停止,掐不动,乳线消逝,特别是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这是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一般状况下,玉米进入完熟期,地块中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苞叶完全变枯白、疏松。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生产习惯的影响,普遍存在玉米收获过早征象,尤其是对于个别具有假熟性的品系更是如此,一般在苞叶变白或子粒顶端变硬即行收获,距收获适时还有7~10天。此时玉米正处于蜡熟期,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粮食产量的增长,又酿成光热资源浪费,因此应推迟玉米收获期,每晚收1天,千粒重可加强3—4克,亩加强产量5—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