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学名: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et Kl.):灌木。根圆柱状,极多分枝。茎直立,高1~3,直径1~4 厘米,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绿色,边缘全缘或浅裂或波状浅裂,叶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叶背被柔毛;苞叶5~7枚,狭椭圆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通常全缘,极少边缘浅波状分裂,朱红色。花序数个聚伞布列于枝顶;总苞坛状,淡绿色,边缘齿状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蒴果,三棱状圆形,平滑无毛。种子卵状,灰色或淡灰色,近平滑;无种阜。花果期10至次年4月。
原产中美洲,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绝大个别省区市均有种植,常见于公园、植物园及温室中,供观赏。茎叶可入药,有消肿的功效,可治跌打损害。 一品红在温室种植过程中易侵害灰霉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等病虫害,国内外有不少有针对性的研究。
灰霉病重要出现在冬天,此时正值一品红开花季节,一旦遇阴雨绵绵、潮湿无日光常常一发不可收拾,可危害一品红花序、苞片、叶子、枝条。一般均由花絮开始发生水浸状病斑。之后病斑处覆盖一层病原菌分生袍子,病原菌继续传至苞片。苞片初期出现水浸状褪色斑点,早先逐渐发展成不规则形,病原菌再发展至枝条,在枝条上出现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显著向下凹陷呈黑褐色,严重时病斑处呈干枯状,完全失去观赏价值。病原菌为Botrytis,病原菌几乎遍布整间温室,它可以生存在己死的植物组织或另外有机物质上,寄生广泛。在0-38摄氏度温度下均可生存,只要有湿气,它便存在。如果温室内过于潮湿、阴冷、光芒不足,通过1-2d后,病原菌便出现大量的袍子游离在空气中开始侵染植物组织。
根腐病及茎腐病可侵害成株,亦可于苗床期侵染,酿成严重的损失。一般以高温季节出现较为严重,在种植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极易出现。初期植株产生凋萎征象,此时若检视其茎基部,可见呈淡褐色缢缩征象,但侵害病株未见靡烂、水解征象,早先病斑逐渐向上蔓延,凋萎征象亦逐渐严重,茎部病斑稍凹陷呈黄褐色,后期病斑部组织崩解,酿成植株因缺水严重而枯萎致死,有时整株呈水浸状黄化,终致腐烂而死,近地表一些可见白色菌丝,严重时可扩大至种植土壤。根部患病时,常常酿成根腐征象,初期影响植株的正常成长,严重时引起死亡。病原菌重要为疫病菌(Phytophthor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腐霉菌(Pythium)等。在发根的扦插苗上盆时,最易受立枯丝核菌危害,尤其是当茎部受伤或肥料!盐分在介质表面累积时;腐霉菌在一品红成株时形成,其有可能在扦插时即已侵入,当环境适宜养殖时,展现恶化,酿成根部腐烂、死亡;高柔和灌溉过度(逆境条件)可导致疫病菌危害。
叶斑病重要在春夏天出现较为严重,而病斑多由老叶开始出现。初期叶子上形成紫红色至褐色小斑点,病斑为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早先病斑逐渐发展,多数病斑可互相愈合而发生一大病斑,后期病斑中间渐渐转为灰褐色。严重时病斑组织呈坏疽状,致使叶子扭曲、干枯。病原菌为Cercospora.puleherrimaeTherp.,借雨水、风传播,由叶缘或伤口侵入。
一品红的虫害重要有粉虱、叶螨、蓟马等。粉虱的成虫和幼虫喜茂密遮阴的环境,群集在一品红上部叶背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使叶子褪色或产生褪绿斑,影响光合作用,引起植株成长不良,虫体排出的蜜露常常会导致霉污病。成虫有趋黄性。羽化时间从上午6时开始,以上午7-8时的羽化量最多,晚上最低。粉虱以初龄移动幼虫最为柔弱,其次为刚羽化成虫,对药剂敏感,适宜喷药防治和治疗。粉虱一般高温低湿时会大量形成,高峰期为9月下旬-11月下旬。其最适防治和治疗期为9月下旬,喷药时间为早上6-10时。
叶螨又称红蜘蛛,是温室中常见的害虫。全年产生20余世代,在温度较高干旱少雨的状况下产生严重,3-6月和9-11月为形成盛期。螨或若螨均喜栖于老叶的叶背,受害叶子有黄色斑点,检查叶背可发现虫体、卵粒、丝网及分泌物等杂物。大量产生结网为害,酿成植株成长停滞,叶子干枯,掉落,植株死亡。
蓟马体长仅1-2mm左右,几乎能够在全部温室种植植物的叶子或花上发现其为害。但一般状况下对一品红的危害不是很严重。成、若虫浅黄色或桔黄色,以锉吸式口器为害植物。危害位置包括芽、叶、花等,尤其以嫩叶及新梢受害最严重,致使植株发育不良,由叶主脉两边白色斑纹,可判别为蓟马的危害特点。叶子受害酿成白色或褐色斑纹,严重时酿成叶子扭曲畸形。花朵受害变形。黄色粘虫纸对蓟马成虫有用,但蓝色和白色粘虫纸的成效更好。
抑制白粉虱的关键在于防止大量族群的出现。白粉虱成虫会为亮黄色所吸引,所以黄色有粘性的诱虫纸在检测上很有效。各地有很多防治和治疗白粉虱的药品,如“扑虱灵”、“高效大功臣”等,都能够尝试应用。这里要小心的是,在大面积利用一种新药品之前一定要先做药害试验,证实所用剂量不会对植株形成药害后再大规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