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Lilum spp.)为百合科百合属的鳞茎植物。其切花装饰之精美与充沛的艺术内涵,已逐渐成为了“球根花卉之王”。百合源于北温带及寒带,重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加拿大及美国和欧洲温带地区,约有100个种。其养殖对策重要有花后养球、播种、增殖籽球、鳞片扦插、珠芽养殖和组织培养等6种[2,3],国内外大多数采取增殖籽球措施为主。河北省林业科学院在高山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百合商品球的培育,经过增加种植管理,进行正确的贮藏和冷处理,通过3年的摸索与研究,基本实现了百合的周年生产。
1. 高山生态培育
1.1 自然条件
培育地选择在河北省平山县前大地林场,海拔1100m,无霜期110天,平均年下雨量约550mm。夏天凉爽,昼夜温差大约15度,土壤为砂质壤土,疏松肥沃,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非常适合百合种球的成长发育,为生产优质商品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籽球预备
河北省林业科学院自1998年先后从荷兰引进了大量百合籽球以亚系品系为主。播种前用800倍60%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浸泡30min,阴干后备用。
1.3 整地
繁殖百合的地方宜选择在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段。将平整后的土地整成高畦,畦高30cm,宽可达100cm,长度依地段而定,畦间沟宽30- 35cm,每666m2施过磷酸钙50公斤,农家肥1000-1500公斤,混在一起匀称,整平,晾晒15-20天,促使土壤充分熟化,提升肥力和土壤的通透性,以利小鳞茎栽后的成长。
1.4 播种
播种用籽球按直径分为2级:一级为直径1.5cm以下,需要培养2年才能成为商品球;二级为直径2cm以上,培养1年即可成为商品球。百合籽球的播种多在秋末或初春进行。播前将畦面喷透水。一级籽球开沟撒植,间距5-8cm,盖土2-3cm,二级籽球采取沟播,株行距20cm-30cm,沟深7-8cm,培土后盖平沟面。
1.5 播后管理
为保证籽球充分成长发育,出芽后,每10天追氮:磷:钾=5:10:10的液态复合肥1次,浓度抑制在2.5-3.0g/L。小苗时期经常坚持土表疏松,避免杂草滋生,翌年4-5月一些鳞茎抽出花茎,应及早除蕾,以利营养物质集中供应鳞茎促其增大,若1个鳞茎抽出2-3个地上茎时,应保留主茎去侧茎,以便收获时达到商品球的标准,花后约50天即9月底10月初,地下鳞茎达到成熟,为最佳收获期。
2. 种球贮藏
2.1 种球采挖
种球采挖应选择在晴天为宜。首先将地上个别已枯死的茎集中烧毁处理,然后将种球轻轻的挖起,同时不要伤害鳞片及籽球,以减少伤口,避免腐烂。
2.2 种球贮前处理
2.2.1 分级
一般百合种球越大,开花越多,种球越小,则开花越少。因此,种球采挖后须进行逐类分级,种球周径12cm左右,可作为商品球用于切花生产,周径小于12cm的需再进行培养。
2.2.2 清洗
视采挖种球带泥土的多少来肯定是否清洗。带泥土少的可免清洗;带泥土多的利用清水进行清洗,以利贮前消毒处理,又有利于消除土壤中的病虫。
2.2.3 消毒
为了避免病毒病、腐烂病及叶斑病的出现,贮前可用1000倍60%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和1000倍50%辛硫磷浸泡30min,进行种球消毒处理,晾干后方可进行种球贮藏。
2.2.4 包装
包装材料采用塑料箱和塑料薄膜即可。塑料薄膜按14-18个/m2打孔,以便通气。填充物以湿木屑或草炭土土为宜,并进行消毒处理,含水量以手捏不出水为准。这样能够使鳞茎的根部始终坚持在湿润的环境中。包装时,先把塑料薄膜放入箱内,然后箱底放一层填充物,厚度3cm,再放一层种球,依次进行,放满后将塑料箱封闭。
2.3 贮藏
为实现百合的周年产花,必需进行低温处理和贮藏。通过冷处理的鳞茎栽植后,出芽、开花都快而整齐,可缩短第1朵花与最后1朵花的时间跨度,有用提升温室的使用率,便于管理[4]。低温处理及贮藏措施视详细状况采用如下办法:
百合种球:
(1)采挖时气温、土温高—→16-18度,1-2周—→9度,3周-→0-5度,8周低温春化处理—→-2度长期贮藏。
(2)采挖时气温、土温低→2度,8周低温春化处理—→-2度长期贮藏。
(3)若长出新根的种球 —→ 2度,8周低温春化处理—→仅可在2度贮藏。
3. 小结
3.1 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决意百合种球繁殖是否成功的关键。百合种球繁殖宜选择在温差大、湿度大、气候冷凉且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区。
3.2 籽球成长发育时期增加肥水管理,及早去蕾,保证养份充分供应种球,是决意能否成为合格商品球的定性要素。
3.3 正确的低温处理与贮藏是决意百合能否周年供应市场的主要要素。百合种球在2度条件下,需要坚持8周才能完成春化阶段,长期贮藏应在-2度条件下进行。
3.4 区别百合品类间的低温处理时间因品系而异,铁炮百合约需4周左右,亚洲百合约需8周,东方百合约需8-10周。新芽开始萌发是完成春化阶段的标志,依次能够推断详细品系所需低温处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