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
按照品系特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肯定播种期。
育苗
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优质菜薹的关键。除适期播种外,根系较浅,主根不发达,须根多,再生力强,宜采用育苗移栽。苗床应选择比较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苗床应选择肥沃壤土或砂壤土,播前施用腐熟有机肥,播前每1分地施腐熟厩肥150~200千克。并适量播种,每1分地苗床播种50~75克,可供1~1.5亩大田种植。小苗成长期需防暴雨和太高的温度,也防干旱,尤其是中熟品类“二早子红油菜”由于播种时出苗时正处于炎热季节,可在凉棚下育苗,或搭约1米高的平架棚,上盖遮阳网备用。出苗后准时拔除杂草,真叶展开后,分批减苗。苗床肥力不足,新苗成长欠佳时,可追施速效氮肥。苗龄以25~30天,当幼芽达5片真叶应准时移栽。
移栽
紫菜薹对土壤的适应性广,由于根系浅宜选择保水和肥力较高的土壤栽培。栽前深翻整平,并施底肥,一般栽植行距3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早熟品类恰当密些,中晚熟品系恰当稀些。
移栽前每亩可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订植缓苗后要准时追肥,以促使新苗成长。早先在叶子旺盛成长和菜薹不时发生期要追肥丰富。
田管
移栽成活后结合浇水,准时追施苗肥,一般5~7天追施一次液肥,促苗成长,直至主菜薹抽出时,菜薹产生时期需要充盈肥水,以促使菜薹发育,并延长采收期,提升产量,由于菜薹是食用器官,追肥以化肥为主,也可用复合肥料,千万不要用人畜粪肥。紫菜薹怕旱又怕涝。受旱不但成长不良,而且容易形成病毒病,湿度大则易导致软腐病。应经常坚持土壤潮润,防止过旱过湿。入冬前要抑制肥水,以免成长过旺而遭遇冻害。
采收
正确掌握采收标准是保证菜薹质量和提升产量的主要环节。主薹成长至15~30厘米并初花时为采收适时。采收时应在菜薹基部割取,保留少数腋芽,以保证侧薹粗壮。切口略倾斜,以免追肥浇水时积肥水,导致软腐病。由于秋茬紫菜薹主薹采收后,正值侧菜薹盛发期时,气温降低,成长缓慢,一般只能收1次或2次侧薹,采收期较短,产量较春茬低,但采收期处于较低的温度,菜薹的品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