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学名: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又称观音竹、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丛生灌木,高2~3m,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直径1.5~3cm,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
养殖办法:可用播种法、分株法养殖。分播种养殖可4-5月盆播,播前用35摄氏度温水浸泡1天,播后1个月发芽,半年后移栽小盆。
分株养殖:棕竹的分薛力强,利于分株养殖,分株养殖应结合早春换盆时进行。小的株丛,换盆时,切取其四周的幼苗带根另形移栽。对于大株丛,能够分为几个小株丛分别移栽。如果不是大量养殖,可在不破损母株株形阶状况下用长刀将盆株边缘的幼小茎秆连同根系一起挖掘出来,立刻上盆栽种,即可长成一棵新株。大量养殖时应将株丛稠密的多年生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来,清除掉根团外围的泥土,以2~3根茎秆为一丛,用利刀或修枝剪将丛间相连的横生主根断开,同时撕开须根立刻栽种。分株后根系上的伤口许多,最好用不加肥的培养土上盆,放在庇荫处把水浇透,2天后松1次土,暂时不要浇水,每天向叶丛上喷水2~3次,如果盆土变干,可向盆面少淋些水。半个月后再浇透水,以防根系上的伤口腐烂。
播种养殖:于冬春进行。棕竹种子于冬天成熟采摘去种皮沙藏,播前用35摄氏度温水浸泡1天,然后播于半砂砾苗床中,条播或点播都行,播后覆1.5厘米薄土,坚持温度25摄氏度以上和较高的湿度,经常坚持床土湿润,但忌积水。如春播则须在种子采收后,妥善贮藏好种子待用。播后约2个月左右可发芽,半年后移栽小盆。棕竹性喜温暖、荫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砾土盆栽。待新根成长后,每月追施一次稀薄腐熟液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