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又名兰花菇、苞脚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300年前我国已开始人工种植,在20世纪约30年代由华侨传入世界各国,是一种主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种植食用菌,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重要分布于华南地区。 草菇营养物质充足,味道鲜美。每100g鲜菇含207.7mg维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中务必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还含有磷、钾、钙等多种矿质元素。
草菇因往往成长在潮湿腐烂的稻草中而得名,多产于两广、福建、江西、台湾。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极美,故有“兰花菇”、“美味包脚菇”之称。
夏天温室草菇种植管理技术
1.茬口及苗床
以蔬菜生产为主的温室,到5、6月份早先拉秧体闲,使用7、8两个月的休闲期生产草菇,而后再生产秋延晚蔬菜。
温室前茬净地后,晒地1-2天,做东西偏向,宽80厘米,长10米,高10-15厘米的床,床间留60厘米宽的排水沟。而后,床面上撒1层石灰粉消毒,浇1次透水保湿,打1次800倍的敌敌畏灭虫、覆棚膜,盖好苇箔或遮阳网。 2.种植种的制作
2.1培养基配方棉籽皮50%、稻草(切短约3厘米)40%、麦麸5%、石灰粉30%、石膏1%、尿素1%。
2.2制作措施先将麦麸、棉籽皮、稻草(麦秸)混在一起拌均待用;再将石灰粉、石膏、尿素溶于水中与料拌好pH值达7.50。然后进行高压杀菌,外部用高压聚丙塑料膜包好,灭菌后袋内温度降至30摄氏度以下进行接种。采用酒精火焰接种,即先将培养基镊子、母种、菌棉球等放入接种箱内,按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4克消毒40分钟、按每支试管母种转接3袋种植种接种。新接种的培养基袋口中央要夹入1个3厘米粗的棉塞,用1层牛皮纸封好袋口,放入30-35摄氏度培养室,15天即可用于种植。
3.种植办法
3.1配料按50kg稻草或麦秸用7.50公斤石灰粉比例,配成石灰水,将新鲜干燥的稻草或麦秸,压入石灰水中浸泡8-12小时,吸足水分后,捞出略控干,拧成草把。
3.2种植料的堆制与播种在种植床上,用草把做堆,第1层草把排80厘米宽,中央的缝隙填加新鲜马粪,用木板压实,再撒上麸皮,然后在草把的四周撒上菌种。铺4层草把3层菌种。第二三层草把向内缩进10厘米,堆成50厘米高的梯形,第三层接种量稍多些,第四层只盖1层草被,堆好后立刻覆盖。
4.管理
4.1地膜覆盖3-4天后,白天揭开夜间覆盖,或用木棒支起地膜,直至形成菇蕾再揭去地膜。
4.2调控温度湿度草菇菌种发育适温为35-38摄氏度,堆温超过40摄氏度时应揭膜通风散热。堆温上升慢,外界温度低时。白天要揭开草帘增温,同时从堆内抽出几根稻草,用手拧不出水珠说明湿度不够,应向草堆喷1%尿素水或清水,并在种植床间的沟内泼水以加强湿度,出菇时期,温度应抑制在28摄氏度左右,气温太高应卷起棚膜。
4.3通风换气菌种成长阶段,可定期短时间通风,在子实体快速成长阶段需要较多的氧气,应加强通风次数。
4.4调节光照在子实体发生阶段需要较强的光照,通常接种5-6天,要卷起个别草帘加强光照。
4.5调节pH值如果培养料的pH值在7.0以下时,恰当向料内喷洒1%澄清石灰水进行调节。
5.采收与加工
管理的好,接种后8-10天可见到小菇蕾,呈灰白色,象菜籽一样密集在草堆四周,11-12天开始采收第一潮菇,用旋转法摘下,不要拨下,然后继续管理(办法同前)。15-18天后第二潮菇。出完第三潮菇,可清锄草堆用于肥田。
采下的草菇要准时去除根部杂质,用清水洗净,放入100摄氏度的沸水中煮10分钟,捞出冷却后,放入24波美度的盐水中盐渍,每5天倒1次缸,并覆盖好防尘罩,坚持商品菇外观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