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斑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能够繁育。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朝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养分充沛,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香椿地窖式种植技术是烟台市福山区吕格庄村菜农创造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栽培模式。重要做法是:“寒露”(10月8日)早先在地中挖一个窖,“霜降”(10月23日)至“立冬”(11月7日)前后可采椿芽上市。这类栽植模式,成本低,效益高,管理技术简单。一般宽3m、长10m的窖,产值可达5000-6000元。其重要做法如下。
一、 播种育苗
山东境内的香椿因采芽频繁,很少开花结籽,必需从山西、河南、陕西等地购买当年的香椿种子,“春分”至“清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阳畦育苗。畦宽1.2m,东西向。播种前4-6天灌水造墒。播前3-5天将去除膜翅的香椿种子用“二凉一开”的温水浸种15-20h(小时),然后在25-30摄氏度条件下催芽,待1/3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每666.7平方米(亩)用种量1.5-2千克。条播后盖土1.5-2cm,也可将畦子浇透水直接播种不用催芽。5-6片叶时通风炼苗。
二、移栽定值
香椿苗高10cm,8-9叶时定值,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行株距60cm×20cm,666.7平方米栽6000-7000株。栽时穴浇或沟浇。
三、肥水管理
一般缓苗后追肥一次。6月中下旬每6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夏天遇大雨时.要准时排水避免沤根,干旱时小心浇水。
四、矮化处理
夏天苗子成长旺盛,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苗高1.5m左右时用PP333或助壮素300-500倍液涂抹株顶,使植株顶部产生一个“疙瘩”,9月底前若顶芽又想萌动,可再涂抹一次,必需经这样的化控矮化处理,否则影响入窖后春椿的产量和品质。若想购苗入窖栽植,必需到育苗现场指导其矮化处理。
五、田中挖窖
“寒露”时在地中挖一个东西向、深1m的窖,长、宽可按照香椿苗的数量而定。一般窖长10m、宽3m。大窖长20-30m,宽5-7m。用挖出的土在窖上东、西、北三面垒土1m高,做成北高南低的样式,用竹竿做骨架盖上塑料薄膜和草苫。
六、入窖栽植
“霜降”至“立冬”时,把田中的香椿叶片撸光起出栽植以窖内,一棵挨一棵,一般一年生苗每平方米栽150株左右,二年生苗100株左右。窖中央东西向要留出宽30cm的走道,若是大窖,如20m×7m,应留两条走道。栽植时应小心香椿的品系,一般绿香椿株体光滑,萌芽较早;红香椿株体粗糙,萌芽较晚,应分开栽植。栽后灌一次大水,一定要灌足,然后覆上塑料薄膜和草苫,并恰当通风降湿。
七、窖内管理
1.温度:订植后10天,棚内温度坚持白天15-20摄氏度,夜间14摄氏度,早先逐渐提升温度。为促使椿芽萌动,一般窖内温度白天抑制在29-30摄氏度,夜间坚持12-14摄氏度。“立春”后晌午温度超过30摄氏度可恰当放风,降至26摄氏度关闭通风口,夜间温度一般不低于10摄氏度。从“霜降”到“立春”一般不需放风。
2.水肥:香椿在窖内土培密植,重要靠自身贮存的营养物质进行成长,一般不需要施肥。入窖栽植时灌大水一次,早先一般不需要灌水。“立春”后视土壤商情,若干燥可浇一水。一般窖内空气相对湿度坚持在80%-90%,若干燥可于下午叶东。结合喷水用0.2%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液进行叶面追肥。
八、采摘椿芽
一般“立春”前后当椿芽长到20cm以上时即可采收。采时可将顶芽从基部掰下,用玉米穗包叶捆成小捆,每捆100g左右,立于水中(水深2-3cm)泡10h(小时)左右,避免萎蔫,第二天上市。
九、苗木出窖
“清明”后气温升高,露地椿芽上市,早先不再采窖内椿芽,可通大风炼苗,当露地地温达到15摄氏度左右时,即“谷雨”前后可把香椿移至窖外栽植。移栽时剪掉总根量的1/3左右,主干剪至0.5m左右,行株距为60cm×15-20cm,移栽后灌水,增加管理,一般成活率达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