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兰,又名吉祥兰,跳舞兰、舞女兰、金蝶兰、瘤瓣兰等,叶子1~3枚,可分为薄叶种,厚叶种和剑叶种。兰科中的文心兰属植物的总称,本属植物全世界原生种多达750种以上,而商业上用的千姿百态的品系多是杂交种,植株轻巧、潇洒,花茎轻盈下垂,花朵神奇可爱,形似飞翔的金蝶,极富动感,是世界主要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之一。它的故事波及深远,相传宋美龄访白宫之时,一见钟情于此花,发现花瓣像极了中国汉字中的“吉”字,寓意吉祥,因此取名为“吉祥兰”。
文心兰花叶病
症状:开始叶上沿叶脉生淡黄色的不间断条斑,常呈花叶状。接着病斑一个别叶肉细胞坏死,发生表面下陷的褐色坏死斑。病原:国兰花叶病毒(CyMV)及ColMV等几种病毒。传染渠道:以汁液传染为主。
防治和治疗办法:
1、温室要合理通风,防止高温高湿;堤防排水,恰当增施磷、钾肥;准时清除发病叶片、病果及残株。
2、发病初期准时喷药。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炭疽福美4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2~3次。
文心兰灰霉病
症状:初在花瓣上出现水浸状的小斑点,略扩展或为圆形褐色病斑,病斑基本上以斑点状态不再发展,但由于品类及环境条件差别,斑点个别的组织或是干燥脱落为圆形穿孔,或是病斑逐渐扩展及整个花瓣,导致花枯。受害花放在温室内,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原、传染渠道、防治和治疗办法:参考大花惠兰灰霉病。
文心兰炭疽病
症状:叶尖初生淡黄绿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展为黑褐色。相邻病斑融合向叶身发展,病斑变成灰褐色,呈云纹状。病原 Colletotrichum gloeos porioides (Penz.) Sacc.,异名C. antirrhini F. C. Stewart属真菌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上越冬。分生孢子依靠风雨、浇水淋溅传播。防治和治疗办法 :参考国兰炭疽病。
文心兰软腐病
症状:全株发病。重要从植物体上的伤口侵染,初为暗色水浸状,快速发展呈褐色腐烂。腐烂处发出特有的臭气,早先组织崩溃,内容物流失而干枯。幼芽侵害病后,叶快速变黄。病原 Erwinia carotovora (Jones)Holland,欧氏杆菌属,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防治和治疗办法 :参考国兰软腐病。
棕榈白盾蚧
症状:危害状 叶及叶柄处寄生,重要危害卡特兰、石斛兰等。形态特性: 雌成虫介壳长1.5~2毫米,白色或半透明,略呈圆形,扁平。雄蚧壳长约1.5毫米,乳白色,细长,反面有3条纵线。防治和治疗措施: 参考咖啡盔蚧。
兰矩瘤蛎蚧
症状:兰矩瘤蛎蚧又名兰疣盾蚧,属同翅目、蚧总科、盾蚧科。以若虫、雌成虫为害建兰、墨兰及苏铁等。固定在叶子正背面汲取汁液,使叶面失去光泽,影响成长和观赏价值。
形态特性:成虫雌成虫介壳长2.1毫米左右,长梨形,后端发展,黄褐色,壳点伸出一端深褐色。雄成虫介壳较小,背部有纵脊,壳点黄褐色。雌成虫体长1.5~1.6毫米,纺锤形,腺瘤在中胸腹面3个,后胸腹面6个,每腹节侧各4个,臀角2对。卵椭圆形,黄褐色。 若虫 初孵时卵圆形,黄褐色。
生活史及习性:兰矩瘤蛎蚧一年出现2~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春5月中下旬产卵于介壳内,每头雌蚧产卵20~30粒。初孵若虫缓慢爬行多在主脉两侧,少数在叶缘固定刺吸为害,并分泌蜡质逐渐产生介壳。世代不齐,下半年又有较明显的若虫形成高峰。防治和治疗办法: 参考咖啡盔蚧。
咖啡盔蚧
症状:危害状该介壳虫重要寄生在兰花叶上,尤其是叶背较多,以吸吮植物汁液为食。成虫被覆于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常局部性大量出现危害,严重时覆盖叶面,既消耗植株营养物质,又因其排泄液引发煤污病,影响观赏价值。 介壳虫养殖极快,1年可养殖2~7代,常可在1个成长季节,就可成灾为害。防治和治疗上应及早动手。
防治和治疗办法:
1、堤防通风。及早发现虫体,并用毛刷刷去虫体。
2、大面积产生时,可化学防治和治疗。一般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洒药剂1~3次。每次间隔约10天。常用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速扑杀乳剂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