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连日来,高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包围全国大一些地区,“炎酷”的天气条件给化肥、农药的正常利用带来了影响。化肥、农药受环境作用而成效不一样,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利用办法不妥,不仅没有用果,还会对作物酿成损伤。所以,在高温季节,掌握正确、合理的肥药用法至关主要。
天干地燥,怎样正确施用肥料?
增磷减氮多施磷肥,磷肥一方面在较高温度下可以更有用地被使用,出现良好的肥效;另一方面,磷肥可以提升土壤中水分的应用率,起到相互促使的作用。其它充盈的磷,能够提升氮的使用率,起到以磷养氮的作用。减少氮肥的施用量,特别是易受热分解的碳氨等,因为受热易分解的碳氨和高浓度的氮肥易酿成作物烧苗。
减少用量高温干旱季节,在强光的照射下,裸露地表的温度可达50摄氏度,蒸发强烈,地面水溶液的浓度急剧增高,这时如果施用和正常天气下同样多的肥料,作物产量不但不能坚持或增产,而且很可能减产。比如,在降水适中时,玉米每亩施用12千克纯氮,可能获得高产,若高温干旱时仍施同样多的肥料就面临减产的风险。
把及时间早晨施肥,尽管人员操作感觉较为安逸,但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急剧升高,水分很快被蒸发,作物汲取时间短,肥料使用率低;晌午施肥,由于温度高,不利于肥料的汲取和人员操作;傍晚施肥,既适宜人员操作,又能弥补作物吸取时间短的缺点(因为晚上是一个气温下降的过程,地面水蒸发减弱,水分坚持时间长),是最佳的施肥时间。
高温弥漫,如何合理利用农药?
提升农药应用率露天作物利用农药时应选择耐雨水冲刷的,乳油等比较合适,这些农药在植株表面残留时间较长,而粉剂、水剂等则相对较差。许多作物种类,叶子表面存有绒毛或较厚的蜡质层,如玉米、大葱、姜、芋头等,药液在绒毛、蜡质层上容易产生液滴,不能全面接触植株叶子表面,能够在药剂中加入有机硅等助剂来增强药剂的成效。
恰当下降药剂浓度大多数数农药的药效随着温度的升高,药效也会增强,所以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小心减少药液的用量,尤其是激素类的药剂尤为小心,用药量重极易引起药害的出现。所以要按照温度的变化合理调解药剂的浓度。
小心喷雾质量作物在进行药剂喷施时,叶子表面可以附着的农药雾滴是有限度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子上的细小雾滴会凝聚成大雾滴而滚落、流失,反而使叶子上附着的农药量下降。喷雾法一般要求喷雾的质量雾滴分布匀称,覆盖率高,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这样就要求利用的喷雾器雾化成效好,减少药液的浪费。
合理喷药避免中毒配药、施药要避免农药腐蚀皮肤,利用挥发性农药一定要堤防应用口罩,同时,禁止夏天晌午高温时间喷施农药,夏天喷药应选择在上午9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进行,防止药害的出现。其它,堤防间断施药时间不要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