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是一项实操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当代农业集成技术,有利于促使当代农业持续扩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推广难题。
科学规划设计是前提
水肥一体化核心技术就是在灌水的同时进行施肥,不仅可以抑制施肥多少,还能抑制施肥时间、浓度以及深度等。要想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的作用,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设计。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表示,在农业扩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下,积极扩大水肥一体化要小心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满意农民的区别需要。
从各地状况看,水肥一体化需要按照水源、地形、作物等要素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例如,按照水源杂质状况选择过滤器,按照地形选择管材肯定轮灌区,按照作物选择毛管类型。因此,专家建议,在设计安装之前一定要充分调研,摸清每一眼井、每一块地的状况,防止农民不必要的损失。
平衡兼顾施肥很重要
“根是苗的嘴,水是肥的腿。”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时常这样形象地描述水肥一体化原理。他说,要把握住正确的肥源、数量、时间、部位、浓度、办法这6点,才能实现平衡施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肥一体化效用。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农业局农艺师聂向荣,2015年他大胆引入新型液态氮肥在马铃薯上开展平衡施肥示范。他解释说,传统施肥方式用肥量不仅大,还容易受淋溶影响酿成肥料浪费,引起后期马铃薯脱肥,容易生病减产。而水肥一体化能够少量多次追施,营养物质提供搭配平衡,植株也就健壮。“在底肥施用相同的状况下,传统施肥每亩需要追施20千克尿素,约30元,新型液态氮肥由于营养物质含量高植株易吸取,每亩只需追施4kg,约20元,这样每亩少用16千克的化肥用量,还能省下10元钱。”聂向荣说。(李晓龙)
锐评水肥一体化:接地气的当代技术
广义的水肥一体化是指按照作物需求,对农田水分和营养物质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高农田水肥使用效率。狭义的水肥一体化是指灌溉施肥,即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借助管道灌溉系统,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适期适量地满意作物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和高效使用。
与传统模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实现了水肥管理的革命性转变,即途径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浇地向浇庄稼转变、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转变、水肥分开向水肥一体转变。因此,有专家指出,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扩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当代农业的重大技术,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当代农业的“一号技术”。
中国现有0.6亿公顷灌溉面积,基本均是传统的途径输水、地表灌溉模式,农田水资源的分配、灌溉操作和灌溉系统的抑制都依靠人工到田间劳作,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农田输水实现管道化,田间灌溉经过喷滴灌实现高效灌溉。水肥一体化模式还能够十分方便的配备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电磁阀自动抑制、远程信息传输等当代设备,实现农田灌溉和施肥的自动抑制,提升灌溉和施肥匀称性、准时性和简便性,进而促使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