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玉米之变书写改革大文章

时间 : 06-03 投稿人 : 秦诚 点击 :

玉米之变书写改革大文章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任务,玉米价值链转型升级是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贵州成为国家玉米调减的区域之一,经过两年的调减,2016年的玉米种植面积比2014年减少了70.7万亩,减幅为6%。

贵州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介绍,玉米调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玉米的阶段性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民种植玉米效益低下,地方各级政府结合调结构转方式和助推脱贫攻坚,双管齐下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玉米是用途最为广泛、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食品、饲料、工业原料兼用作物,贵州农民有着种植玉米的经验和传统。一直以来,农民种植作物并不能准确瞄准市场,导致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状况。”黄俊明说,为了落实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从玉米开始落实,进行品种之变。

去年以来,贵州根据玉米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调减实际,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实施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提高玉米生产科技含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玉米不同套作模式示范、青贮玉米促进畜牧发展、鲜食糯玉米现场品鉴……近日,在贵州省2017年玉米绿色高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现场观摩暨培训会上,多种形式的玉米发展模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玉米生产找到了发展路径。

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任务,玉米价值链转型升级是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贵州成为国家玉米调减的区域之一,经过两年的调减,2016年的玉米种植面积比2014年减少了70.7万亩,减幅为6%。

贵州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介绍,玉米调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玉米的阶段性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民种植玉米效益低下,地方各级政府结合调结构转方式和助推脱贫攻坚,双管齐下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玉米是用途最为广泛、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食品、饲料、工业原料兼用作物,贵州农民有着种植玉米的经验和传统。一直以来,农民种植作物并不能准确瞄准市场,导致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状况。”黄俊明说,为了落实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从玉米开始落实,进行品种之变。

去年以来,贵州根据玉米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调减实际,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实施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提高玉米生产科技含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农牧融合增收

根据农业部的部署,贵州的玉米种植面积将保持在700万亩左右,而贵州却从中敏锐地嗅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讯息,并付诸行动,引导农民适度调减普通籽粒玉米的播种面积,发展高效青贮饲料玉米。

贵州发展高效青储饲料玉米,不是被动行为,而是出于为农民解忧。近年来,受贵州省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等政策的推动,作为饲料的玉米消耗量巨大,甚至需从外省调运。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等饲用作物,适度替换普通籽粒型玉米,可为贵州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饲草料。

据统计,贵州省2016年青贮玉米面积42万亩,比2015年增加了75%,但占全省玉米面积的比重不到4%,其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巨大。

今年,贵州省农技推广站就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关岭牛”为突破口,与四川农大开展合作,引进青贮玉米品种,搭配本土青贮玉米品种,在关岭县中、高海拔区域进行品种试验,效果显著。

2016年,黔西县观音洞镇的金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县农牧局合作,流转土地种植2000亩青贮玉米,实现了亩生物产量4160公斤,有效解决该公司发展肉牛的饲草问题。

“以前种玉米拿来吃,现在主要做青贮饲料,靠种青贮玉米不仅解决了养殖业饲草问题,还带动了老百姓增收。”公司负责人熊祥芬说。为了带动贫困户养殖致富,按照每头牛3000元的价格赊能繁母牛给贫困户饲养,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最终公司回收商品牛,形成滚动发展。2015年公司共发放25头能繁母牛给贫困户饲养。

农牧融合不仅解决了饲草短缺的问题,还带动了就业。目前,贵州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往往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年人,相比繁重的农活,种养结合的牛羊产业有着更适宜的劳动强度,更能避免留守老人因缺乏劳动能力而滑入贫困。

产业升级增效

贵州在玉米产业结构调整中,把鲜食玉米定为主攻方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食品的营养保健和丰富多样,因糯玉米肉质香糯细腻,甜玉米皮薄甜脆,很受人们喜爱,每当鲜食玉米上市季节,菜场、超市、住宅小区都会出现鲜食玉米备受青睐的场景。

在上述的现场培训会上,品鉴鲜食玉米的环节让基层农技人员大开眼界、大饱口福。活动现场,六七个鲜食玉米品种依次排开,大家通过品尝来进行打分评比,最终确定出最受大家欢迎的品种。

“经过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们认识了鲜食玉米,更增加了我们发展这个产业的信心。”参加会议的基层农技人员纷纷说。

近两年来,贵州鲜食玉米面积一直稳定在90万亩左右,仅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8%。同时,全国鲜食玉米的面积达到1800万亩,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鲜食玉米发展空间巨大,贵州具有喀斯特地貌立体农业优势,从低热河谷区域到中高海拔区域,做好区域规划,布局贵州鲜食玉米种植带,建设绿色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充分利用低海拔地区热量条件,实现一年两熟种植,保障周年供应。

“糯玉米的种植给我们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从去年的生产来看,早熟玉米鲜棒每公斤达到3.2元,晚熟玉米鲜棒每公斤3.6元,每亩的产值都超过了4000元。”正在地里查看今年玉米生长的黔西县鼎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碧林告诉记者,种植糯玉米的土地,冬季还能种一季蔬菜,蔬菜的产值基本上都超过了2000元。

“这样算下来,种植一亩糯玉米,扣除种子、肥料、劳动力等投入,亩年均收入在5836元以上。”刘碧林说。

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增强农民种植的信心,消费群体的消费兴趣,更重要的要完善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以鲜食玉米种植带为中心,有序地引入企业或者扶持合作社进行订单种植,农超对接,完善鲜食玉米的加工配送环节;同时,开展鲜食玉米品鉴推介,以大众的口味喜好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主推鲜食玉米品种,有的放矢,逐渐完善优化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布局。”在大会上,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研究员在做《我国玉米生产形势及玉米结构调整方向》主题报告时说到。

从普通籽粒玉米到高效青贮饲料玉米,再到甜糯玉米,书写的是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文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