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又名鸡果头、刀芡、黄实、苏黄,是一年生大型浮叶植物。芡实适应性较强,可在水深不超过1.5米的池塘、湖泊、沟渠或低洼水田栽培。芡实性喜温暖,不耐寒冷、干旱,要在无霜期内成长,水深一般以0.3-0.5米为宜,要求土壤比较肥沃,含有机质较多。
1、育苗。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初播种,苗池应设在背风向阳、地势崎岖的洼地,池宽2米,池长因播种量而定。四周做埂,田内挖翻平整,施足底肥,坚持水深5-8厘米,等泥水沉淀澄清后,将发芽后的种子近水面匀称撒下,每平方米播种300-350粒。种子催芽办法是:先将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置日光下曝晒,至种壳发白时放入干净盘钵。钵中盛清水,以浸没种子为宜,日晒夜盖,坚持日温20摄氏度以上,夜温15摄氏度左右,约半个月后种子开始萌动,等8%以上种子胚芽初露时撒入苗池。秧池播种后,如气温较低,可在阴雨天或夜晚用竹杆搭起小棚架,盖上塑料薄膜,白天揭去。播后池水坚持5-7厘米深。约20天后,当小苗长出2-3片箭形新叶时。即可分苗。一般5kg种子约需250平方米秧田。分苗前1周,按上述标准把秧田精细整好,施足底肥,灌水10厘米左右。分苗时尽量带种子起苗,就地洗净根上附泥,轻轻将根分开,排放在木盆中,盆上加盖,以防太阳晒萎秧苗。然后按株行距50厘米见方,逐株移栽于秧田内。移栽时应经常检查,发现秧苗浮起应重栽。
2、订植。5月中旬早先,当秧苗有4-6片绿叶,叶子直径长达25-30厘米时起苗订植。每5kg种子的秧苗可订植5000-7000平方米水面。订植密度因定值期、品系和水面情况而异。一般在5月中下旬订植,早熟品系每公顷(15亩)栽2250-2700株,晚熟品类每公顷栽1800-2100株。浅塘、洼地、水田订植前可先划好订植点,人下水用脚开深约20厘米,宽20-40厘米的订植穴,待泥水澄清后即可订植。订植前将芡苗挖起,倒放在木盆中。订植时2人操作,1人包裹底肥,即在心叶以下根部每株包0.5公斤左右的肥泥,另1人栽苗。订植度以水没根和地下茎高度为度,不能埋没心叶。深水池塘、湖泊订植芡实,定值前应先除去水底青苔和水生杂草,定值时可先用绳定好行距,芡苗根部用肥泥包裹,再丢入水中,操作时用小船。如水位较浅,也可人下水开穴定值。订植后准时检查苗情,发现缺株,立刻补栽。一般定值后7-10天芡苗开始返青。
3、田间管理。5月中旬订植到7月下旬封行前,芡实苗尚小,四周杂草容易滋生,需耘田锄草3-4次。锄草时,将穴边泥土推盖在根系上,进行培泥壅根,以保证植株成长时能汲取到土中养份。池塘、湖泊芡实订植时,水深以30-40厘米为宜,活棵后逐渐加深至50-90厘米:洼地、水田订植至返青期,水深可坚持在15-20厘米。返青后,气温较高,植株开始快速成长,应加深水层到30-50厘米。8月中旬早先,气温逐渐降低,水层宜放浅到18-20厘米,施肥以底肥为主,洼地、水田可在整地时每公顷施农家肥3.7-4.5万kg、过磷酸钙450-750kg,追肥多少应以植株成长情况来定,如叶子大而厚,颜色深绿,有光泽,叶面突起如水泡状,表示土中肥料丰富:如叶子薄而黄,新叶皱褶密不展开,为缺肥。一般在秧苗返青后和封行前各追1次肥。追肥办法是:在未展开的新叶附近塞一团肥球,肥球是用泥土和肥料沤制而成。每100kg细土,加25公斤腐熟粪肥、1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和5公斤氯化钾。每次每株施肥量2-3kg。封行后应停止追肥。开花结实期可在晴天傍晚叶面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提升芡实籽粒产量和质量。芡实施有机肥量不宜过量,以免植株贪青疯长,引起花而不实或瘪子过量。7-8月份,水温高于35摄氏度以上时,应在清晨泼凉水于叶面,以下降叶面温度,促使开花结实。
4、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和叶瘤病两种。叶斑病多出现在7-9月份,发病初期叶边有很多褐色圆形病斑,易腐烂穿孔,严重时可使整张叶腐烂。可在发病初期10-15天内,间断2-3次叶面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叶瘤病多产生在7-8月份,刚发病时,叶面产生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呈瘤状。发病初期10-15天内间断2-3次叶面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氢钾液。虫害重要有斜纹夜蛾、蚜虫等,可用40%氧化乐果稀释1500-2000倍液喷洒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