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系选用。选用花芽分化早、休眠浅、耐寒、丰产、品质好的品类,目前棚室种植使用最多的是丰香、明宝、章姬、鬼怒甘等。草莓自花结实力强,搭配1~2个其他品类种植产量会更高。
2、适时定值。一般在8月上中旬整地。莲座或病虫害出现严重的园地,在定值前进行土壤阳光消毒和土壤净化剂处理。一般在7~8月份晴天高温时密闭棚室灌水保湿,覆盖黑色地膜,使地温升高到40~45摄氏度,并坚持这个温度15~20天,这样能够基本消灭土传病害。随后耕翻晒田,增施有机肥,每亩基施腐熟鸡粪2000kg、饼肥100kg、过磷酸钙30~40kg、45%氮磷钾复合肥30kg。鸡粪、饼肥用酵素菌发酵,经充分腐熟后施用,沟施与撒施结合。连座田增施活性菌肥。做南北向高畦,畦底宽55~60厘米、畦面宽45~50厘米,畦高30厘米以上,每畦间隔 25厘米。9月上中旬,选择有4~6张绿叶、新茎粗0.8~1.2厘米、叶柄短粗、苗重25~30克、根系发达、白根5条以上、无病虫害的苗定值。每畦栽 2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15~25厘米,每亩栽6000~8000株,迟栽或弱苗每亩栽9000~10000株。
3、订植后管理:订植后灌足水,2~3天后再灌1次小水。缓苗后即进入花芽分化期,应增加肥水管理,控水控氮肥,避免苗疯长。一般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以促使花芽分化。顶芽开始分化后30天,棚外夜间气温降至8摄氏度时开始保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保温适时,采用三膜覆盖,即在棚室中设小棚和中棚,也能够不用内层膜而加盖草帘。高冷地棚北侧用玉米秸秆等设置风障。一般白天棚温抑制在28~ 30摄氏度,夜间抑制在12~15摄氏度,湿度抑制在85~90%。开花期白天棚温抑制在22~25摄氏度,夜间以10摄氏度为宜,湿度抑制在40%。草莓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棚温抑制在20~25摄氏度,夜间抑制在5摄氏度以上,湿度抑制在60~70%。在开花前、果实膨大期、侧花序出现期、侧花序结果期追肥4~5次,每次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同时喷施叶面肥。一般在保温前浇1次水,早先结合追肥或在清晨新叶边缘不吐水时恰当补水,宜采用滴灌。果实发育期坚持土壤湿润。沟灌洇水时避免水浸果实。
4、喷赤霉素:现蕾30%时每株喷3~8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促使花柄伸长,以利于授粉受精。7天后看花序伸长状况,如果成效不显著再喷施1次。
5、植株整理:及早除去侧芽、病虫叶、老叶和匍匐茎,一般每株保留1~2个侧芽。前期果实采收后准时摘除果柄和老叶,以提升后期果实产量和品质。
6、花果管理:疏除易产生雌性不育的高级次花,下降草莓畸形果率。疏除病果、过早变白的小果及畸形果,第一花序保留10个果,第二花序保留5个果。
7、果实采收:果实80~90%红熟时割断果柄采收,采下的果柄越短越好,以免扎破果实。采收后剔除病虫果和烂果,大小果分级包装出售。作者: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