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
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能够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银耳段木种植的接种和管理 (1)接种银耳菌种的接种操作对策和技术要求与黑木耳基本相同。按照银耳多在接种穴长耳的特性,为了提升银耳的产量,必需恰当密植。其它银耳还具有树皮脱落后还能长耳特性。因此,银耳的接种穴应打得深个别,多下个别菌种,使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更快地在段木中蔓延。种木利用时若能沾一下孢子悬浮液,接种后成功率会更高。
(2)管理银耳接种成活率的高低以及其后成长的好坏,和接种后的保温发菌有密切关系。种植银耳要求两种菌,即银耳菌和香灰菌同时成长,这就务必满意这两种菌的生活条件,并要有足够的成长时间。条件不满意,菌丝成长的时间不够,菌丝量不足,或其中只有一种菌丝长得好,都不能获得高产。因此,在发菌过程中,前期应尽可能坚持25摄氏度左右,水分抑制在37%左右,定期翻堆,使菌丝匀称成长。当菌丝长足之后就要喷水,加强翻堆次数,改善通风条件,促进子实体成长。
详细办法:接种后把段木原地堆垛或搬至室内,叠成慎密的“井”字形,盖上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使银耳菌种快速恢复成长,并长到木质部中。前期9-10 天翻堆一次,后期3-4天翻堆一次,翻堆时上下内外互相调换部位,使每根段木都得到相似的环境条件,同时.要堤防轻放,避免碰伤树皮,碰掉封蜡。为了抑制出耳期,除非段木较干,一般不宜过早喷水,否则银耳长得小。
保湿发菌20-40天,一旦开始喷水,银耳子实体就会从接种穴中长出来。为了使银耳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成长,此时,应把段木所有排开。排开的形式视耳房的详细条件而定。较干燥的地方,一般用石块垫底,放上毛竹或杂木棍,把两根直径较大的段木平放其上,再在这两根段木上平放若干根段木;耳房较小时,要加大段木之间的间隔,便于将来采收。较阴湿的场所,可用“人”字形的架式,使段木一头着地、一头架空。
排场到采收时期的重要管理工作是喷水、通风、采收和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喷水:在间断晴天及较干燥的耳场每天早晨应淋水一次,把段木所有打湿。阴天或阴湿的耳场在必要时才喷水。室内种植时,按照水分蒸发的快慢来肯定喷水的次数和喷水量。水务必十分干净,银耳才能长好,如果水中带有线虫,极易形成烂耳。
采收:银耳采收的适时是耳片充分开展,白色透明,呈菊花形或牡丹花形,中间已开透,手摸之有弹性或黏液。采收前一天停止淋水,让银耳稍风干收缩,用指甲刀、竹片刀或不锈钢刀把成熟的银耳切下,留下树皮下的耳基使之再生。采收之后,段木不要马上喷水,应让耳基切口愈合后再喷水,使之继续长耳。若接种穴的耳基成长不良,应把接种穴的内壁用小刀刮去一层,让下面的菌丝长出来,长出新的耳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