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分子式C22H25O6N。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摄氏度。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素能控制有丝分裂,破损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类由秋水仙素导致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尽管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出现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更加。
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更加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早先,秋水仙素就被广泛使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比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更加,就能变为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栽培,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素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系相间栽培,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推广栽培三倍体甜菜,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日本学者木原均,用同样办法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秋水仙素也起了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