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含有充溢的淀粉、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另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是一种营养物质均衡的保健食物,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农作物栽培结构的调解以及市场价格的拉动,我市番薯的栽培面积达到了20多万亩。为了提升番薯的产量、改善番薯的品质,从而加强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现将秋番薯的综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一、选择优异品类
适宜惠州地区种植的优异品系有:广紫薯1号、广薯87、广薯155、广薯79、新普紫甘薯、湛薯96~24、湛薯01~2等。选种宜选用大小适中(单薯重以200-300克为宜),薯面光滑,无病虫、无伤口,无冷害的薯块作种,并培育壮苗。
二、整地起畦,施足底肥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通气性强、排灌方便的砂壤土为宜,这有利于番薯块根膨大。整地起畦,要求畦沟窄深,畦面东西走向为好,每畦包沟1米左右,畦高0.4米。起畦时施足底肥,于畦中亩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千克(最好是花生苗),加过磷酸钙15千克、复合肥10kg、钾肥7-10千克。若地下害虫较严重的地块,亩用15%乐斯本颗粒剂1.0千克拌沙15-20kg或拌肥匀称施下。
三、适期插苗、合理密植
1、培育壮苗:培育壮苗是番薯获得高产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当薯种长出的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即进行假植繁苗,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在插苗前5-8天施肥促壮苗,可用尿素薄施。
2、适期插苗:割苗时宜选取畦面的苗,割苗时间最好在晴天午后进行,这时苗体养份物质较多,水分较少。插苗时选用薯苗第一段和第二段长20厘米左右的短壮苗进行栽插,斜栽于土中,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插苗为佳,栽插时淋足定苗水。一般亩插植3000-3500株较适宜。
四、田间管理
番薯是旱地块根作物,需肥量大, 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同时整个生育期都忌土壤渍水。因此,按照番薯的成长特性进行管理才能坚持番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成长而获得高产。
1、发根还苗期至分枝结薯期:这一期间是番薯的定根返青阶段,用水量不多,消耗营养少,重点是查苗补缺保全苗。一般在插植后5天内做好查苗补栽,并坚持土壤湿润,以提升薯苗的成活率。插后15-20天准时补施苗肥,亩施尿素8-10千克,作水肥淋施。
2、分枝结薯期至茎叶盛长期:这一期间是分枝长苗、根系成长和结薯阶段,重点是进行控蔓促分枝,当薯蔓长到12个节位时打顶,以促侧枝出现。栽后40天左右结合盖土亩用腐熟人粪尿750kg拌草木灰60kg或尿素3千克、钾肥6kg施下,此时用水量不多,田间坚持土壤湿润即可。在茎叶封行后,如田间湿度大,茎节常会产生不定根。因此,此时.要恰当提蔓,但不要翻蔓。其它,茎叶封行后,用水量最多,此时遇干旱时.要灌“跑马水”。在插植后60天左右结合中耕松土、覆土,重施钾肥和氮肥,亩施硫酸钾30千克、尿素10千克或花生麸20千克。
3、茎叶盛长至薯块膨大期:这一期间是薯块膨大、养份成分向块根积累的主要期间,重点是坚持番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成长,要避免水份过量酿成成长过旺。因此,要小心做到涝排渍水、旱灌跑马水。
4、薯块膨大期至收获前:这一期间重要是块根淀粉积累的主要期间。在植后90天左右,若地上部成长势较弱,叶色发黄,能够用0.2%磷酸
二氢钾和0.5%的尿素混在一起液进行淋施或喷施2-3次,以避免早衰,促使增产。收获前20-30天一般不灌水,以利于番薯的收获贮藏。
五、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1、薯瘟病:小心防治和治疗番薯小象甲和茎螟等害虫,减少虫媒传病;准时拔除初发中心病株,带出田外烧毁,并且病穴撒施石灰;药剂防治和治疗可用高锰酸钾600倍液、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77%可杀得600-800倍液淋施。
2、黑斑病:一是种薯处理,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3-5分钟后晾干;二是浸苗消毒,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0-3000倍液,蘸根深6-10厘米2-3分钟。
3、蔓割病:一是选种抗病品系;二是温汤浸种,培育无病壮苗;三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薯种。
4、麦蛾:又名甘薯卷叶虫。田间初见幼虫卷叶危害时,要准时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或摘除新卷叶。应掌握在幼虫形成初期施药,时间以下午4~5时最佳。可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或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等时行喷雾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