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菜农反映,刚刚定值没多久的番茄得了病毒病,防治和治疗几遍后,成效不是很显著。针对番茄病毒病问题,记者联系到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宋元林,请他就怎样防治和治疗番茄病毒病,为菜农朋友进行一下解答。
蚜虫、粉虱为重要传播媒介
宋元林介绍,在番茄上形成的病毒病的种类有许多,重要有花叶型、条斑型、卷叶型等等。“近十年又发生了一种新的病毒,叫黄化曲叶病毒,此类病毒的为害更大,而且在我省的温室棚室里出现的很普遍。”宋元林说。
产生黄化曲叶病毒后,感病番茄植株矮化,成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子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子边缘上卷,叶子增厚,叶质变硬,叶反面叶脉常显紫色。成长发育早期感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成长发育后期感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体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匀称(红不透),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宋元林说,在我省九月份番茄温室棚室就开始产生此类病害,如果防治和治疗不准时,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病害就会很严重。“基本上就是绝产,需要拔掉植株,重新订植。”宋元林强调,菜农要随时观察,及早发现病害,准时防治和治疗。
黄化曲叶病毒喜欢高温干燥气候,秋天气温高、天气干燥,是它的出现黄金期。宋元林介绍,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播媒介重要是蚜虫、粉虱为主,秋天正好也是这两种虫害的高发期,为黄化曲叶病毒的爆发供给有利条件。
宋元林认为,近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高发还有其它一个起因——人为要素。例如:绑枝、整枝、打叉、摘心等酿成植株损伤后,容易感病。
苗期防效最好
宋元林介绍,该病对番茄植株侵染越早,发病率越高,所以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力争少发病或不发病。苗床周围杂草要除干净,苗床土壤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源。在苗期2~3片叶开始,5天一次间断喷施3次黄化曲叶病毒疫苗预防。
定值后可用黄化曲叶病毒灵浇穴水。宋元林说,恰当抑制氮肥用量和坚持田间湿润。施肥灌水做到少量多次,做到不旱不涝。适期放风,防止棚内高温,调节好田间温度湿度。增施有机肥,可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
黄化曲叶病毒以害虫为媒介。菜农可在棚室风口用40~60目防虫网隔离,配合田间吊黄板预防烟粉虱。
如前期没预防侵害上了黄化曲叶病毒,可用黄化曲叶病毒B2000~3000倍液灌根,3~4天喷1次黄化曲叶病毒灵,连喷4~5次。宋元林介绍,需要小心的时,在治疗时期停止用成长素及控旺药物及普通病毒药物。
宋元林介绍,治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应该堤防以下问题:灌根成效比冲施成效好;喷施黄化曲叶病毒灵最好不要在高温时进行,早晚施药成效最佳;药量小及喷施不匀称达不到满足的治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