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原名:紫苜蓿,又名苜蓿,拉丁文名:Medicago sativa. 蔷薇目、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深切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世界各地都有种植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栽培为饲料与牧草。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
一、种植技术
1、选地。紫花苜蓿种子田对土地选择要求是:开旷平整,通风好,光照充盈,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杂草较少。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7-9。防止在岗地和低洼地栽培,最好在临近有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的地方,以利于昆虫的授粉。
2、 播种。紫花苜蓿种子小,苗期成长特别慢,容易受杂草为害,所以播种地要精细平整。播前要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做基肥,施入量一般每1/15公顷(1亩)1.5 吨左右在有机肥料不足的状况下,也可施一定数量的氮、磷混在一起肥,施入量为每1/15公顷10-15公斤,其氮磷比为1∶1或磷肥比例稍多个别。播种时间一般春秋都可。插前可将苜蓿种子浸泡在50-60摄氏度热水中, 30分钟后摆放日光下暴晒,夜间移到凉处,并经常洒个别水,使种子坚持湿润,经2-3天后可趁墒播种。此法适宜在土壤较湿润的土地上。其它,可用去谷壳的碾米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使苜蓿种皮出现裂纹,有利于种子发芽。处理程度一般以压碾至种皮已起毛、但不破碎为原则。播种前,最好利用根瘤菌剂,接种后应立刻进行播种。不能让阳光直接照晒。播种多采用条播和穴播。条播适宜大面积机械宽行播种,每1/15公顷播量0.4-0.5公斤。穴播一般适宜小面积种子生产。为了更好的抑制播量,可把小米炒熟后与其混在一起播种。播种深度2厘水,稍培土,镇压。
3、田间管理。
①去掉杂草。紫花苜蓿在条件适宜的状况下,经5-6天出苗,15天左右齐苗。幼芽期最容易受到杂草的为害。所以要提早下锄,第1遍一定要浅锄,锄草要细。待苜蓿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2遍锄草,此时.要深锄。此外还可喷洒药物进行化学锄草。
②减苗。在苜蓿长到有4片小叶时进行减苗,一般株距0.3米以上,每1/15公顷抑制在1500-2000株。
③ 追肥、浇水。紫花苜蓿对磷、钾肥的需要较高,所以对紫花苜蓿种子田应以追施磷、钾肥或其他复合肥为主。追肥最好在花期进行。由于现蕾期根瘤菌活力能力下降,此时根外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使种子产量提升20%-30%。种子田还应有良好的排水、浇水条件,每年最好能浇水2-3次。
二、种子的收获与贮藏
1、收获。紫花苜蓿种子的收获时间,应当按照种子的成熟状况,即产量和品质以及收获时所用的机具来肯定。一般认为,待90%-95%的荚果变为褐色时,可用大型收割机。而用小型的农机具来收割,可待荚果有70%-80%变为褐色即可收获种子。刈割后,应马上捆成小捆,进行干燥。收割时应在无雾、无露水的晴朗天气里进行,机械行速不能太快。
2、贮藏。收获的种子在入库之前,一定要小心检查种子的湿度。在我国北方地区,种子湿度超过13%要进行干燥处理,同时,要进行清选、分级,除去杂质种子在贮藏时期,还必需进行经常检查。定点按时。避免种子堆积升温。还要小心虫、鼠害的形成和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