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马铃薯因气候等要素制约,故必需选择休眠期短、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同时,苗期能耐高柔和抗晚疫病的品系,只能选用生育期在90天左右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类,如中薯3号、川芋56、川芋5号、川芋早、费乌瑞它、鄂薯4号、万芋9号等,也能够选用中熟早熟及中熟品系如鄂薯3号、渝薯1号等。
种植方式
采取大田平播、出苗时双行起垄的种植方式,起垄高度25cm左右,秋马铃薯可恰当提升种植密度,一般6000株/亩左右为宜,即行宽0.67m,株距0.20m。
施肥水平:结合秋马铃薯生育期短的成长状况,要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左右,亩用底肥(西洋牌)酸酸钾复合肥30千克,加10公斤磷肥混施,开沟条施并培土。
小整薯播种
许多人习惯于大薯块切块播种,若种薯带病往往会导致传染。应用20~50g健康的比较一致的小整薯播种,可保证出苗的整齐度,防止切块所带来的病害传染。
播种前催芽
秋播必需催芽。在播前7~10天,对薯块用“920”1g加水100公斤的深液浸种150分种,然后用湿沙催芽,当种薯芽长1~1.5cm时,即可使之见光练苗,经2~3天培育出绿色的粗壮短芽即可播种 保证全苗。
避雨避高温播种
雨天播种会引进土壤板结,减少其透气性。高温天气播种会导致薯块大量失水,消耗薯块营养物质成分,影响苗的粗壮度。
平地开浅沟播种
盖土厚度应在5cm以内,以充分盖住薯块为宜。太厚会延长薯块出苗时间,相对缩短结薯期,影响薯块的产量和质量。太薄影响种薯发苗和根的成长,使得苗期成长不一致。苗长到10~15cm时起垄可加强地下部茎秆的茎节数,以促使更多匍匐茎的形成,为薯块的膨大创造条件。也可采用先起垄再在垄上播种的方式,但是此类栽培方式比平播起垄需更多的劳动力。
加强密度
秋马铃薯因成长期较短,能够加强密度的强化种植方式来获得高产。
播种日期
按照川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8月下旬到9月上旬播种最好。
田间管理
秋马铃薯播种到出苗,仍处于高温多雨季节,易导致烂种死苗。田间管理应采取防烂种、保全苗的相应对策。墒晴好时,一般不需要浇水;若土壤干旱应准时浇水,下降土壤温度,遇雨涝须准时排解田间积水,遇雨或浇水后准时中耕松土,坚持土壤的透气性。
出苗后准时中耕,结合中耕,适施氮肥,一般亩施5千克尿素浇施,对秋播马铃薯,由于生育期处于高温强光以及成长习性的关系,结合中耕,要进行盖土,特别在暴雨过后,要准时排水覆土,能够减少马铃薯暴露发青征象,提升商品性。秋马铃薯的成长季节比春马铃薯短,没有从长秧到结薯的转机阶段。白露早先,气温日趋下降,日照缩短,利于结薯和块茎膨大。因此,要采取种植对策促进植株尽快成长,加强茎叶数量和面积;堤防避免病虫害,延长叶子功能期。遇旱浇水,保证水分供应,遇雨或浇水后准时排水和中耕盖土。
晚疫病防治和治疗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影响产量最重的病害,减产可达到20%~50%。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刻拔除,并用25%的瑞毒霉锰锌600倍液,或72%克露700~800倍液等喷雾植株进行防治和治疗,隔7~10天防治和治疗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