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我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能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粮棉用地矛盾,直接提高中亚各国棉花产量,从而增加全球棉花供应量,拓宽我国原棉进口渠道,提高我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棉花定价的最终话语权,另一方面,可以扩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经济交流内涵,成为农业领域建设的基础产业和亮点产业,密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我国与中亚地区的棉花产能合作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从地缘特征来看,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毗邻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新疆,是传统的植棉区域,自然条件与我国南疆类似,双方同处一个纬度,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弥补了降水量偏低的不足,人均水量居世界第四位,北部为天山,能阻挡冷空气侵入,与我国南疆相比,中亚的光热和水资源条件更能满足棉花的自然生长需要。而且中亚地区是我国正在打造的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走廊中的重要区域,与我国双边关系友好,与我国西部省区尤其是新疆存在民族、经济和宗教上的密切联系。
从产业基础来看,中亚是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棉花净出口地区,也是世界上棉花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中亚五国耕地资源储备充足,耕地开发潜力大。中亚棉花种质资源优势突出,如乌兹别克斯坦已有2000多年的植棉历史,收集有9000多份棉花品种资源,是世界上拥有棉花品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中亚国家丰富的棉花种质资源可与我国现有的种质形成优势互补,将为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走出去”实力的涉棉企业。目前国内已形成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一定国内外市场的国家级涉棉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具有雄厚的育种、加工、收购、运输、科研和销售能力,并且部分企业已有与中亚长期合作的基础,为与中亚各国的进一步棉花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载体。
从技术保障来看,我国棉花新品种培育、栽培、加工技术具有领先优势。我国先后成功培育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和抗旱转基因棉花新材料,不仅为开发利用我国西北盐碱旱地、也为援助中亚解决棉田土壤问题提供了材料保障。目前,中亚部分国家农业部、国家种子管理局及棉花加工企业均希望引进中国棉花品种和种植技术,以期提高本国棉花产量,带动其棉农植棉积极性,这为我国与中亚开展棉花产能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我国与中亚各国的棉花产能合作无论从保障我国棉花产业安全,还是从区域层面的经贸对接来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家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坚持科技先行。全面开展从棉花新品种研发、种植到加工的全方位合作。首先是开展棉花种质资源交流和棉花新品种选育。建议加强我国与中亚特有棉花种质资源的互相交流,并联合双方棉花育种和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棉花抗旱耐盐碱、株型和早熟等方向,开展棉花功能基因组和遗传改良等国际项目的研究。其次是在中亚建设棉花科技园区。由中方援助农机具等设施,提供现代棉花种植技术及优良品种,对方提供土地、柴油和劳动力,开展联合示范试验。同时,开展棉花加工技术合作研究。
推动中亚各国自身的能力建设。以技术援助为抓手,助推中亚利用先进农业技术的自身能力建设。为中亚各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提供来华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帮助中亚培育一批掌握棉花先进生产加工技术的科研和技术人员。通过对中国先进植棉和加工技术的消化吸收,中亚各国可以提升棉花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从而促进自身农业生产和加工能力的提高。
建立贸易损害监测和补偿机制。需要与国内棉花政策有效衔接,实时对贸易损害现象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做到在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安全的同时,也要保障国内棉农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植棉地区农户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