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藤,中药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repens(Wight et Arn.)Lam.的根或藤茎。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之功效。常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小儿湿疹。
【养殖对策】养殖可用嫩枝扦插。插穗选用一年生半木质化的顶梢或侧枝,剪去插条下部2-3枚叶子减少水分蒸发。用等量的泥炭土和砂子混在一起作扦插基质。将基质温度坚持在25-30摄氏度,10天即可生根。扦插在8月份进行为好。剪下的插穗还可用水泡法促其生根,要小心坚持水的清洁。
【种植管理】盆栽可用草炭土、腐叶土加1/4河砂或珍珠岩以及少量底肥作培养土,也可用细砂士。早春在新芽大量成长之前换盆,去除个别老根和旧培养上,用新土重新盆栽。
对光芒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敞亮的室内常年观赏,室内阴暗也可坚持较长时间,但日光直射则叶子枯焦,故夏天要避开直射光,不宜放在南窗附近。 夏天浇水要间干间湿,最好每天向叶面喷雾,将成长更好。冬天如在较暖的室内应稍喷水,以防叶子卷凸和红蜘蛛为害。在新叶长出早先直到9月,每两周施液肥一次。施肥不能过量,以免导致枝条疯长或乱长而加快植株衰老。 冬天温度宜坚持在6~10摄氏度之间,成长良好。
白粉藤的野生性较强,且枝条繁茂密生,如不定期修剪极易破损株型,影响观赏成效。可设计造型,剪去多余的枝条,但要小心剪口处不要露出枝条碴口。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冬天在室温太高、浇水过量又不通风的状况下,容易出现白粉病。患病后,嫩梢、嫩叶密生白色粉末,发病叶片弯曲卷缩,嫩枝及叶柄变为畸形,要准时摘除发病叶片。但要堤防,植株幼枝上的白色短绒毛远看似覆上一层白粉,这是正常征象,不可当作发病叶片处理。